正文

2.明智的父亲,重在立榜样(2)

妈妈不生气 孩子很争气 作者:闫江敏


爸爸应该坚信,世上最真挚的爱莫过于母爱,母亲对孩子是无私的。如果父亲坚定地告诉孩子,尊重妈妈,接受妈妈的培养,不听妈妈的话早晚会吃亏,孩子就会认真考虑妈妈的建议。

用心的父亲,如果能够正确引导孩子,把孩子的思想和体能用在正事上来,孩子就不会经常给妈妈出难题。

比如,孩子长高了,就要力所能及地减轻妈妈的体力劳动,帮妈妈擦地板、收拾厨间、倒垃圾、晾衣服,等等。

孩子总是为妈妈着想,帮助妈妈做事,母子之间怎么会产生摩擦呢?孩子的精力是旺盛的,只要身心健康,没有内耗,帮妈妈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不但不会耽误学习,还会促进孩子提高效率。

明智的父亲还会经常把妈妈对孩子的肯定传递给孩子,让孩子更感激妈妈。爸爸虽在外地,但经常交流,即使不谈学习,或者把学习放在最后过问,只要孩子聪明懂事,就不会甘心落后。

感情是相互的,有如此用心的爸爸,妈妈也会教育孩子尊重爸爸,体谅爸爸的辛苦。孩子也会明白,只有努力学习,才能对得起父母。所谓品学兼优、德才兼备,品和德是第一位的。只要孩子品德好,不愁学习不努力。

相反,如果爸爸对妈妈的轻视和不满在孩子面前流露出来,那么,孩子对妈妈的轻视,就会一发不可收拾。这与家长尊重老师的道理是一样的。要想让孩子尊重老师,紧跟老师学习,家长必须以身作则教导孩子尊重老师。如果家长对老师有一点不尊重的情绪,孩子对老师的态度就会大打折扣。

由此,我想起了英国的教育家洛克三百多年前对于导师的精辟论述,当今社会同样需要借鉴:

“被父母或别人轻视的人,你是不能希望你的儿子对他有一点点尊重的。假如你觉得他应该受到轻视,那你就是选错人了;假如你对他表示了一点点轻视,他是不会逃脱你儿子的轻视的。结果,无论导师本身具有多大价值,无论导师对于职务具有多大能力,但在儿童的心目中一切都完了,此后对他也不会再有任何好处了。”(傅任敢译)

对孩子而言,出门在外的爸爸如何对待与其朝夕相处的妈妈很重要。假如爸爸对妈妈表示了一点点轻视,那她便不会逃脱儿子的轻视。结果,在孩子的心目中一切都完了。

所以,要让孩子把聪明用在正事上,父亲的作用不容忽视。夫妻双方对孩子的培养应该成为家庭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孩子的成长期,容不得一时半会儿的疏忽。聪明的孩子,更需要明智的爸爸用心把握。

但是,换位思考一下,如果妈妈为了孩子的成长能够做一位高明的母亲,孩子给她的回报,可能会出乎意料。

我们可以通过美国总统奥巴马的同父异母弟弟马克出的一本半自传小说——《从内罗毕到深圳》来看看奥巴马的母亲是一位多么伟大的妈妈。

马克在书中透露,父亲老奥巴马曾殴打过他和妈妈,他不记得父亲做过什么好事。马克心中的家庭暴力狂,却在奥巴马总统母亲那里成了一位“好父亲”。

还在奥巴马幼年时,父亲就抛弃了他们母子,但母亲并没有心存积怨,让奥巴马去仇恨这个父亲;相反,奥巴马的母亲竭尽所能,在儿子的心中描绘出一个积极向上的好父亲形象。所有的男孩要成长,都要向他的父亲学习。身在单亲家庭的奥巴马,正因为心中存有对父亲的美好想象,所以生活中不“缺”父亲。可以说奥巴马之所以有今天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他母亲的教育。

如果妈妈们能够修养自身,用自己的宽容和智慧去教育孩子,我们的孩子也许可以更健康地成长。为了孩子,也为了自己,无论是妈妈还是爸爸,只要有一个人真正为孩子着想,对孩子负责,孩子就会受益终生。

教子心经

● 同一件事,孩子在母亲面前是一种表现,在父亲面前就会是另一种表现,如果两个人都在还会有第三种表现,这就是孩子。体贴的父亲,如果能够理解妈妈的不易,在意妈妈的感受,给予妈妈关心和支持,孩子故意调皮的行为就会有所收敛。

● 如果孩子能为妈妈着想,帮助妈妈做事,母子之间就会减少摩擦。孩子的精力是旺盛的,只要身心健康,没有内耗,帮妈妈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不但不会耽误学习,还会促进孩子提高效率。因为“他越是关心别人,他的心就越是开朗和聪明”。

● 丈夫轻视妻子,不懂事的儿子就会轻视妈妈,对儿子对妈妈都没有任何好处。丈夫尊重妻子,妻子会更自信,自信心是做好一切工作的不竭动力。自信的妈妈最终会成为教子成功的妈妈,这个父亲才是成功的父亲。

状元宝典:心态淡定不计得失,父子彼此信任

——2010年重庆高考理科状元:刘子源(总分696)

“心态一定要好,不要过多计较得失。”刘子源最大的优点就是淡定,不会计较一次成与败。例如高三期间的一次考试中,他最拿手的数学只得了一百零几分。拿到成绩时,他心里很不是滋味,但很快就不把这次成绩当回事了。

亲子关系上,父亲把他当成好朋友,彼此信任。“我相信我的儿子,他需要我帮助时,会告诉我。”正是父亲与儿子之间的那份信任和默契,让他们无话不谈。高考前夕,儿子突然说有点累,父子俩就跑到动物园去闲逛,只是闲聊,没谈学习,半天下来,刘子源的精神状态又饱满如初。

作为“状元爸爸”,他的父亲说出了秘诀:首先,家庭氛围要和睦,即使家长喜欢打麻将、喝酒,也不能在孩子在家时进行;其次,家长和孩子之间一定要平等对话,做朋友;第三,对孩子的事情不要过分干涉,特别是感情问题,不要武断打压;第四,不要给孩子太大的压力,经常聊天散步挺好。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