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3.多一分感恩,多一分力量(1)

妈妈不生气 孩子很争气 作者:闫江敏


从孩子懂事起,我就特别注意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孩子不记得他小时候两边的亲人们多么爱他,也不知道长辈们是怎么呵护他成长的。妈妈,有责任一点一滴地将这些告诉孩子,一来教育孩子不能忘记长辈的恩情,要重视亲情,尊重长辈,知恩图报;二来,孩子心中的亲人越多,幸福指数就会越高。如果他懂得尊重长辈,孝敬长辈,长辈会更喜欢他、欣赏他。他得到的掌声越多,表现就越优秀,因为他站在了被欣赏的舞台上,所以,更自信,更快乐。

我记得,儿子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就开始调皮了。到了期末,经过考试评先,然后放假,孩子一反往常放假时的喜悦,灰溜溜地回来了。因为,他尝到了上学以来第一次没有被评为“三好学生”的滋味。他知道,表哥表姐们都很优秀,春节相聚,大家都要相互交流的。

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但却一句话都没有说。经过几天的思考,我决定向老人求助。很快就要回老家过春节,一家三口已经一个学期没有回过老家了,祖孙相见一定备感亲切,如果能借助爷爷的威信,效果一定不错。

出行前,我在电话里向爷爷介绍了孩子近期的表现,也谈了自己的想法。老人就是老人,有求必应,过程和结果都比我想象的好很多。

七天长假,祖孙二人一起打牌,一起去村委会值班,一起看鱼池,一起爬山。虽然到现在我也不知道两人谈了些什么,但是,开学后,孩子不再故意调皮了,学习更用心了,写字更工整了。正是由于孩子从小对爷爷的感恩和尊重,爷爷的教育才会发挥很好的作用。同样的问题,换一个人处理,效果就会不同。

孩子13岁时,我患肌纤维质炎,大姨过来帮助料理家务。由于大姨家的哥哥姐姐都在重点大学和重点中学,孩子们小时候在家长会上颁发的“教子有方”奖状一直在大姨家的相框中保存,孩子特别崇拜大姨,大姨也总能抓住机会和孩子交流。

一次,孩子放学后来到厨房主动帮大姨干活,就听大姨小声跟他说:“你妈身体不好,你也长高了,以后,到家里多干些力气活,上楼的时候帮妈妈多提些东西,这样才是孝顺的孩子。”

就这一句话,孩子记在了心里,只要和我一起上楼,总要拎上所有的东西。实在拿不了了,就加快步伐,再回来接一趟。

每个假期,孩子都要到姥姥家、奶奶家、阿姨家住上几天,每次回来之后都有进步,可以感觉到孩子更懂事了,更体谅父母了,更爱劳动了。

孩子心目中敬重的人越多,给他帮助的人就会越多,他受教育的机会也越多。如果孩子与父母之间发生了误会,每个亲人都可以帮助排解。

记得小时候,父亲经常给我们讲“传喜不传忧”,意思是说,对自己的孩子,在谈到自己的亲人时,高兴的事多说,偶然的不愉快不说,唯有如此,孩子们才能被更多的亲情所包围。这样的孩子才是幸福的,家族才会兴旺。这应该成为家族文化。传喜不传忧,讲讲孩子小时候被亲人们呵护着成长的故事,既有利于培养孩子的感恩意识,加深孩子与长辈们之间的感情,同时,孩子也会沉浸在幸福之中。让孩子生长在爱的享受与付出的良性循环之中,他的精神家园会更美好。

我喜欢孩子,珍爱友情。我也经常和孩子谈到叔叔阿姨们的敬业精神,以及他们的无私、仁爱和睿智。孩子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欣赏每一个人的优秀品质,从而学会了尊重,懂得了向他们学习。叔叔阿姨们也一直关心着孩子的成长,长辈们的欣赏和鼓励是孩子奋斗的不懈动力。

我也经常给孩子讲,老师教过那么多学生,想不比较都很难。老师对学生说教,都是希望学生更优秀,学生应该珍惜。“好为人师”,是老师的职业特点造成的,其中也体现着老师的职业道德。做老师的,都想扬学生所长,补学生所短。如果学生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来接受老师的教育,会受益无穷。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