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6.特省心的孩子,其实不用管(1)

妈妈不生气 孩子很争气 作者:闫江敏


教育孩子,不是每天附着孩子的耳朵讲大道理,也不是出了问题才去解决。定时定点作息是家庭环境稳定和家庭气氛融洽的必要保障,父子亲情是孩子最有力的精神支柱。

有人说,要做成一件事,哪个环节都不能出问题,但是,要败坏一件事,只要破坏一个环节就行。在孩子的成长期,一日三餐是最重要的一环。

在省会,我对学生的早餐问题做过一个调查,有30%的学生早餐是在路边解决的。

同学在教委工作,女儿在省会重点中学,所在年级近两千人,考试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每次相遇,我都要向他请教育女方略,但是每次得到的回答都是:“这个孩子特让人省心,我从来没有管过她。”

确实如此,他从来不给孩子制造学习压力。但是,在生活上,他无时无刻不在惦记着孩子。2004年我们去郊县学习,会后大家一同回宾馆,他却匆匆忙忙地往外走。

我问他:“这么晚了你去哪儿?”

他回答说:“周末了,答应陪孩子一起玩的,两个人肯定在家等着我呢。”

次年暑假,会场设在郊外,中午只有两个多小时的休息时间,大家都是在食堂吃快餐,然后回宿舍休息,可他一散会骑着电动车就往家走。

他说:“孩子自己在家呢,妈妈中午不回来。这放假了,也没多少时间陪孩子,每天三顿饭的时间必须保证。”

同学聚会,只要他来晚了,准是因为孩子。

他说:“学习上的事我很少过问,她也不让管,天天就是给人家做做饭聊聊天,这个孩子特让人省心。”

这就是他说的“特省心”!

一日三餐,按时按点,无论自己在哪里、干什么,心里总是装着孩子。他不提孩子的学习,但无时无刻不是为了孩子的学习。对于处在中学时期的孩子,还有什么比进家有父母的温情,有可口的饭菜,有放松的环境更可贵的吗?

无独有偶,我的一位做医生的同学,儿子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绩考入省某重点中学。几年前,我带朋友找他看病,他约在早上七点。我很惊讶,问他:“你早上不吃饭了?”

他说:“我们家早上六点一刻准时开饭,孩子上初中了,早饭可不能马虎!”

慈父之情溢于言表!他作为主刀医师,在手术台前往往一站就是几个小时,可为了让孩子吃好早饭,自己也按着中学生的作息时间开始新的一天,多少父亲能够做到!

早餐可以说是父母给孩子的一个信号。一日之计在于晨,如果孩子起床就可以吃到爸爸亲手准备的早餐,那他从中得到的绝不仅仅是一顿早餐,其中饱含的亲情和期望不是只言片语能够传递的,对孩子会产生很大影响。

可惜的是,多少孩子得不到这样的养育,多少孩子一日三餐见不到父母!

一日三餐形式简单,但意义深厚。一日三餐给家庭教育提供了最好的时间和空间。一日三餐都和孩子在一起,“代沟”从何而来?

我的同事张老师的女儿,中考成绩全校第一、全市第九。他每次谈及女儿总是津津乐道,她聪明、活泼、自信、好强。

他说:“学习上的事,我们很少管她。她本身特要强,每个老师教的学习方法她都会用到极致。数学老师教了她如何对知识进行归类,她能用到很多科目上来;英语老师说假期最好把下学期的生词背一背,她不仅把所有的英语生词全部背过了,还把语文要求默写的语段全部默写了。老师留的作业在学校就完成了,回到家里就是自己总结,看自选的参考书。

“但是一日三餐是基本保障,这是全家人共同交流的最好时间。在我们家,吃饭前后开起玩笑来,没大没小,尤其是父女之间,每天都要斗智斗勇,孩子经常给你爆出笑料,我被她捉弄的时候多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