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老师的儿子品学兼优,在2006年高中毕业后考入了清华大学。老师们经常向李老师请教,他很谦虚地说了自己一些想法。
孩子考入清华之后,很多人问我是如何教育孩子的,其实我感觉没有什么经验可谈。孩子的教育是一个很自然的事情,没有刻意地下什么工夫,细细想起来,唯有一点值得回味,就是家庭的学习氛围。
我不是全日制的大学毕业生,但是,工作后不断学习,取得了博士学位。孩子的妈妈也通过自学考试取得了专科学历,紧接着就报名参加本科自学考试,到现在还有最后一门正在备考。
我们家很少开电视,一有时间,就各自在自己的书桌上攻自己的课程。记得孩子上初中的时候,学习时间长了,出来走一遭,看着我们都在学习,觉得没意思,自己就回去学习了,时间长了,就变成了习惯。
孩子只要能够坐下来,静下心,学进去,定会发现知识的奥妙,产生对知识的兴趣,有了兴趣,学习就不是枯燥的事情了。越学越自信,越学越有成就感,学习一旦成为他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就不用再去督促了。
另外,我们还坚持一点,孩子上高中之后,家庭应酬降到了最少。绝对不在家里喝酒、打牌,如果有实在推不开的应酬,也必须留一个人在家给孩子做饭,和孩子一起学习。
知识方面的问题我们很少交流,很多学科也辅导不了。但是,我经常跟他说,虽然我的童年正值“文革”期间,学习环境很差,但是爸爸还是要和你比学习,一定要在你大学毕业之前取得博士学位。
孩子可能受此影响,回到家里,没有其他事情可做的时候,就是学习。对他来说,学习并不是一种任务、负担,而是和吃饭、睡觉一样,是一种生活。
所以,家庭的学习氛围、夫妻二人在生活中的表率作用是孩子茁壮成长的秘诀。
我们家平时买书很多,还订了许多杂志。孩子作业做完了,就阅读名家名篇。高雅的书籍可以陶冶情操。通过寻找学习榜样,尤其是阅读励志类的文章,对孩子的成长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孩子现在在清华读书,在我看来已经很好了,但是,孩子不满足,感觉学一个专业不能满足自己的理想,决定要拿双学位。他对自己的要求特别高,学习生活安排得非常紧张。
积极向上、拼搏进取、学无止境,已经成了孩子的优秀品质,还有什么问题不能解决呢?这不正是家长所希望的吗?
这就是身教代替言传的家教。通过身教,引导孩子坐下来,静下心,学进去。书中有异彩纷呈的世界,书中有无穷的奥妙,科学的奥秘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兴趣这个最好的老师,家长不需要再做什么。
把孩子领进门,送一程,一旦上路,他自己便会发现风景原来如此美好,又怎会不用心畅游呢?
这就是无为而治的家教。这里的“无为”是真正的“大为”,不是要求孩子怎么做,而是让孩子看到父母在怎么做。父母的主要任务是工作,但是回到家里,仍然积极地学习,学习已经成为父母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孩子作为学生,又怎能不学习呢?
他们“把应酬降到最少,如果有实在推不开的应酬,也必须留一个人在家给孩子做饭,和孩子一起学习”。这种无为胜过有为。
有人说,每个成功的男人背后,一定有一个支持他的女人。我认为,每一个成功的学生背后,一定有支持他的贵人,这里的贵人就是父母。
教子心经
● 身教代替言传的家教,是最有效的家教。孩子只要能够坐下来,静下心,学进去,定会发现知识的奥妙,产生对知识的兴趣。有了兴趣,学习就不再是枯燥的事情,越学越自信,越学越有成就感。一旦学习成为他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就不用再去督促了。
● 无为而治的家教,是最理想的家教。这里的“无为”实际上是“大为”。父母的主要任务是工作,但是回到家里,仍然积极地学习,学习已经成为父母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孩子作为学生该当如何,就不需要多加解释了。“把应酬降到最少,如果有实在推不开的应酬,也必须留一个人在家给孩子做饭,和孩子一起学习。”这种“无为”胜过“有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