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1.面对网吧,成也父母,败也父母(1)

妈妈不生气 孩子很争气 作者:闫江敏


我对初中生上网的问题做了一个调查。调查对象既有家长,也有学生。既有普通中学的学生,也有重点中学的学生。

有的家长,发现自己的孩子去了网吧,感到不可思议,三言两语之后,就拳打脚踢。他认为,孩子怕了,就不敢了。有的是死死控制孩子的零花钱,认为没钱办不成事儿。而有的家长则是靠亲情与智慧去感动孩子。不同的处理方式,产生了不同的结果。那些屡教不改,继续去网吧的孩子是怎么想的呢?

他们说:“反正他们不肯真打死我。”

“有时候妈妈打得根本不疼。”

“平时只要留心,攒钱的机会还是有的,早餐、零食,都可以攒下来,学校收费的时候也可以趁机多要一些。”

我的孩子上初中时,我问他,你们班的同学去网吧吗?

他说:“没进过网吧的人太少了,连第一名田雨都去过。我们老师从小区对面的网吧一下抓住了六个人。但是,这些人都不是真正去玩的,只是想看看那些网络游戏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他们不傻,永远也不会被游戏玩了。”

“你去过吗?”

“当然,必须去看看,得知道是怎么回事吧!你不用担心,玩玩它还可以,还能叫游戏玩了自己?

但是,不能否认,那些空巢的孩子,家对他没有吸引力,而游戏厅却是很温暖的。调查发现,这些孩子,大都是由于刚开始玩的时候,父母根本不知道。等家长发现了,孩子已经上瘾了,再管起来难度可想而知。

因为沉迷网游而耽误学习的孩子不在少数。对未成年人,家长应该负全责。

刚才提到,孩子们都是有好奇心的,网络游戏风靡于世,孩子不想去是不可能的。但是,有的孩子可能真不用管,因为他有自己的人生理想,对游戏有免疫力。

但是,为了万无一失,家长还是给孩子敲一敲警钟为好。

那么,对玩心较重的孩子,家长们是如何应对的呢?哪一种方法效果更好呢?

肖明的妈妈是一位白衣天使,贤淑、聪慧。她不会感情用事,而是从亲情出发来感动孩子。

她说:“孩子,父母按时上班,你按时上学,大家按时回家,都是在履行自己的责任,都是在创造自己的生活。全家人平平安安是我们最大的幸福。如果到了放学时间我看不到你,你知道我有多担心吗?看不到儿子,我什么活儿都做不下去,你能理解我的心情吗?我相信,如果你到家看不到我,也不知道我去了哪里,你也会担心我的,因为咱们谁都离不开谁。”

说着,她看不到孩子时的那份焦急哽噎在喉,眼泪不由自主地往下落,无论如何都控制不住。“孩子和我是相通的,我伤心,孩子是不会无动于衷的。放学后他知道我在惦记着他、在等他,就不会轻易地改变路线。我每天按时回家做饭,准备好热腾腾的饭菜,等孩子回家,孩子再也没有让我伤心过。”

侯老师管学生就有高招,教育自己的孩子更是不在话下。她知道孩子喜欢网络游戏之后,便利用周六的时间,亲自带着孩子去了网吧。她们不喝水,不吃饭,就干耗着,孩子事先没有准备,所以早饭吃得很少,而妈妈是有准备的,到中午都不饿,最后,反而是孩子劝她回去。

离开游戏厅,侯老师问孩子:“这个东西真那么好玩吗?我怎么觉得它在浪费我的生命呀?”

孩子不说话,侯老师继续说:“人活80岁也不过29200天,我拿出这半天的时间,给大家洗洗衣服,包包饺子,会感觉活得很有价值,这样浪费生命太可惜了!我都不能原谅自己。儿子,玩这个和你自己的理想沾边吗?我看还不如打打球、游游泳、读读书,帮我做做家务呢。

“我们是生活在现实中的人,你的思想让那虚拟的世界侵占一会儿,就是在浪费生命,因为你不可能像游戏里的那些人一样,不吃不喝。像你这么聪明的孩子却让游戏耗费生命,实在太可惜了。”

之后,每逢周末,她便和孩子一起爬山,去体育馆打球,孩子找到了适合自己的运动,生活很充实。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