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5节:6sigma

零缺陷工作 作者:汪中求


连载28:6sigma

"Sigma"(音:"西格玛")来源于希腊字母"σ",统计学用来表示标准偏差,即数据的分散程度。在连续可计量的质量特性中,用"σ"度量质量特性总体上对目标值的偏离程度。几个"sigma"是一种表示品质的统计尺度。任何一个工作程序或工艺过程都可用几个"sigma"表示。

比如说,"6sigma"可解释为"每一百万个机会中有3.4个出错的机会",即合格率是99.99966%。而由此衍生出的"6sigma"就是一项以数据为基础,追求几乎完美的质量管理方法。"6sigma"的管理方法重点是将所有的工作作为一种流程,采用量化的方法分析流程中影响质量的因素,找出最关键的因素加以改进,从而达到更高的客户满意度。

"GE(通用电气)"的前任掌门人、传奇CEO杰克o韦尔奇在1996年的年会上,第一次将"6sigma"带到了"GE",并从此掀开了"GE"历史上新的一页,成就了"GE"享誉全球的质量和服务传奇。韦尔奇先生在接受美国著名作家珍妮特o洛尔采访时谈到"6sigma"管理:"品质的含意从字面上来看,乃是要提供一个超越顶级的事物,而不仅是比大多数的事物更好而已。"

杰克o韦尔奇曾于80年代初这样评价"GE"面临的竞争者:"摩托罗拉、惠普科技、德州仪器和施乐公司并没有足够的资本与我们抗衡,而他们的竞争力来自于他们的产品品质。"90年代中后期,韦尔奇成为"6sigma"品质的追求者。

1996年,在弗吉尼亚夏洛特城举行的通用电气公司年会上,韦尔奇说:"在通用电气的进展过程中,我们有一项重大科技含量的品管任务,这项品管任务会在4年内将我们的生产方式引至一个卓越的层次,使我们无论是在产品制造还是在服务方面的缺陷都低于百万分之四。这是我们通用电气前所未有的大挑战,同时也是最具潜力和最有益处的一次出击。"

"我们推翻了老旧的品管组织,因为它们已经过时了。现代的品管属于领导者,属于经理人员,也属于员工,是每一位公司成员的工作。""我们要改变我们的竞争能力,所依恃的是将自己的品质提升至一个全新的境界。我们要让自己的品质使消费者觉得极为特殊而有价值,并且对他们来说是相当重要的成功因素。如此一来,我们自然就会成为他们最有价值的惟一选择。"

"GE"推行"6sigma"后,成效很快显示出来:1997年节约成本收益3亿美元;1998年节约成本收益7.5亿美元;1999年节约成本收益20亿美元。"6sigma"在"GE"的成功,使其在九十年代中期开始,从一种全面质量管理方法演变成为一个高度有效的企业流程设计、改善和优化技术,并提供了一系列同等的适用于设计、生产和服务的新产品开发工具,并逐步发展成为以顾客为主体来确定企业战略目标和产品开发设计的标尺,追求持续进步的一种质量管理哲学。

"6sigma"也是"零缺陷工作"的理论来源之一,其产生正是源于对缺陷的"零容忍"。出于现实的考量,众多优秀的管理者都将"6sigma"定为当前企业能达到的终极水平。不管是"零缺陷"还是"6sigma",其出发点都是要消灭缺陷,最大限度地满足客户的需求。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