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4节:第十三章 迢迢千里(2)

上海旧事 作者:胡颖俊


黄金荣顿了一顿,又说:“你们走后,我让人去走动了一下,查到了这件事情的确是张啸林指使手下人和那姓仇的去做的,但是他们都是在暗地里策划谋动。我这批货嘛,说老实话,我也是瞒了啸林和月笙私下里办的,无非是想多捞几块铜板,所以,他啸林不捅破这事,我也不能把事情说开说明了,否则咱们谁都没有好处。你记牢了,把自己的嘴巴管紧。”洪样点头称是,一边问道:“那咱们损失了这一半的货,就这么算了吗?”黄金荣冷笑了一声:“算了?哼,我损失了点钱而已,他姓张的,失掉的可不是钱啊……仇汉英是他的人,当年他铺了多少门路,才把这姓仇的安插到了法租界巡捕房探长的位置。这法租界的巡捕房是个啥地方?那里鱼龙混杂,消息满天飞,好处遍地是,多少人削尖了脑袋要往里钻。我混了那么些年,才当上了总探长,这仇汉英短短两年不到就做到了华捕探长,除了那些洋人和我,法租界里就数他的势力大了。娘的,我废了他这么个人,从今以后,他张寅在法租界里可就再也施展不开了,比起我的钱,他的损失只有更大。”

黄金荣说到这里,忽然叹了口气,轻声说道:“洪洋,你跟了我几年了,我怎么做事的,你也晓得,这一趟事情辛苦你了,以后记着教训就是了。”洪洋低着头说道:“老板,我知道了。”黄金荣挥了挥手,说:“那你早点回去休息吧。”洪洋点头告退。待洪洋退出后,黄金荣拿起桌边的一架电话来,摇通了线路,接电话的正是当晚去孔庙接应洪洋的法租界巡捕房华捕,他自己的亲信学生钱锦堂。“锦堂啊,”黄金荣对着电话说道,“你这两天给我紧紧盯牢,看看有谁在抛售大批的烟土。如果查到,你不用声张,一定要找到这批货的下落和背后的卖主究竟是哪一个。”钱锦堂连声答应:“老师,你放心,这上海滩上的烟土生意我还是能够晓得个究竟的,你就等我电话吧。”黄金荣嗯了一声,说:“那我就等你消息了。记得,千万不要让对方知道你在查这事情。”说罢挂了电话。

李连福回到八美轩,焦恩已经在后院等候多时了。李连福一见到焦恩,便问道:“怎样,那批货现在到哪了?”焦恩说道:“放心,老板,货都已经搬上船了。”李连福这才松了口气,说:“那接下来的事情就要辛苦你了,你吃过中饭就出发,先走水路出上海,再从陆路把东西运进四川重庆。”说到这里,李连福忽然皱眉问道:“你在重庆那边的朋友到底可不可靠?”焦恩点头说道:“阿哥,他是我爹爹的拜把子兄弟,他们一起逃过难,我出生的时候,他就在我身边。我老头子讲,我这名字就是他起的,因为他的名字中带一个‘恩’字。去年的时候,他还托人带信到我家,说我如果混得不好,一定要去四川找他。他现在是重庆哥老会的瓢把子,四川哥老会的总瓢把子刘文彩是他的拜把子大哥。”李连福点了点头,轻叹道:“只能如此了,这么大批货,无论运到哪里,要出手都是件麻烦事。”

李连福口中的哥老会,便是四川的袍哥了,袍哥是四川方言,亦可称作哥老或汉留。袍哥这一名称的由来,一种说法是“袍”与“胞”同音,袍哥便是胞兄,以表亲信互爱。另一种说法,是出自《诗经·秦风》中的一句:“岂曰无衣?与子同袍。”就是指兄弟二人同披一件战袍,也是形容亲近的关系。袍哥最早是起源于明末清初,那时候国家动荡,大批武装流民从周边地区涌入四川盆地,他们成帮结队,携带武器四处滋事,自称啯噜子。这群人勇悍嗜斗,多以保镖贩盐为业,到了清朝中期,啯噜子模仿洪门的体制,开始制订帮规章程,改称哥老。在曾国藩、左宗棠组织湘军抵抗太平天国时期,哥老会在湘军中渐渐开始盛行,势力大增。左宗棠曾在上折中也曾提到:“自顷啯噜变成哥老会匪,军营传染殆遍。”

清末,随着时局推移动荡,四川当地的贫苦民众越来越多,这些人为了求得援助,纷纷加入了哥老会,当地人称作“嗨袍哥”。四川无论是有钱有势者还是穷人,不嗨袍哥就难以在四川立足。四川谚语称:“上齐红顶子,下齐讨口子,袍哥能结万人缘。”到了民国时期,袍哥在四川的势力更是一时无二,大邑县大地主刘文彩当时正是四川袍哥的总瓢把子,他的兄弟刘文辉任西康省主席,二十四军军长,还有数个姨表兄侄也在川军当师长、团长。同时,四川是当时中国产烟土的最主要省份,由于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是种植和贩卖鸦片的黄金之地,全川的烟土生意都被控制在了哥老会的手中。因此李连福想要把这一大批烟土运去四川贩卖而不走漏消息,必须经过袍哥。重庆正是四川袍哥最多的城市,也是四川烟土业最发达的地区。李连福听闻焦恩父亲的好朋友正是重庆哥老会的瓢把子,便让焦恩亲押烟土,去那里求他帮忙。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