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学校文化建设(8)

寻找生命的枝枝蔓蔓:一位中学校长的教育随想 作者:王志江


第三节“我一你”式师生关系

一、学会尊重德国哲学家马丁-布伯在《我与你》中所说的将“人一物”的关系变成“我一你”的关系,那么,“人一物”的关系如何才能变成“我一你”的关系?其实就是要让人充分意识到工作的意义,并在工作中发展与他人的关系。在这种情况下,物中也渗透了人的情感。网友铁皮鼓接着分析说:从某种意义讲,有些类似于将工业思维还原为农业思维。一个农民为什么不会被异化,能够相对“幸福完整”,因为他与农柞物之间建立起了“我一你”的关系。他撒下种子,在耕作的过程中看着谷物逐渐成熟,他的心血与智慧使得他与粮食之间建立起了一种亲密关系,这种粮食就与单纯从商店里买来的粮食不一样,对他具有特别的意义。这种意义来自于两个因素:

一是“完整”,他看到的是谷物生长的全过程;二是“建立关系”,他在播种、锄草、收割等过程中,与谷物建立起了关系。

当前的师生关系问题颇为复杂,“失位”和“越位”现象都很普遍。所谓“失位”

就是无能为力:对孩子的行为习惯无能为力,对孩子的知识学习无能为力,对孩子的成长发展无能为力,而且这3种“无能为力”一般呈现从前往后的因果关系和递进关系。“失位”的结果必然导致“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教育冷漠。所谓“越位”

就是越俎代庖,剥夺孩子成长的权利和自由:用规则限制言行,用知识填充心灵,用自己的过去绑架孩子的未来。“越位”的结果就是用相互的抱怨和责难榨干和碾碎相互的心灵。

“我一你”关系首先意味着尊重,对生命近乎信仰般的尊重!在美国弗吉尼亚大学枪击事件中,凶手一共杀害了32人,但在美国人举办的悼念仪式上却点燃了33根蜡烛,放飞的气球是33个,敲响的丧钟是33声,安放在校园中心广场草坪上半圆的石灰岩悼念碑是33块。一位牧师的话让我惊讶。这位牧师看着33根蜡烛说:“这里的每一根蜡烛都象征着一个生命,他们现在都很平静,我相信他们都在上帝那里得到了安息。当那位凶手在开枪的时候,我相信他的灵魂在地狱里,而此刻,我相信上帝也和他的灵魂在一起,他也是一个受伤的灵魂。”还有一些人留下纸条,其中有两张纸条这样写着:“希望你知道我并没有太生你的气,不憎恨你。你没有得到任何帮助和安慰,对此我感到非常心痛。所有的爱都包含在这里。劳拉。”

“赵,你大大低估r我们的力量、勇气与关爱。你已伤了我们的心,但你并未伤了我们的灵魂。我们变得比从前更坚强更骄傲。我从未如此因身为弗吉尼亚理工学生而感到骄傲。最后,爱,是永远流传的。艾琳。”与美国“33”悼念仪式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云南大学学生马加爵被枪决后的骨灰至今还孤独清冷地在殡仪馆没人收留,包括他的父母。马加爵的父亲说:“骨灰我们不要了,就当我们没有这个儿子,让一切都过去吧!”马父真的不想要儿子的骨灰吗?马加爵所在村子的村主任对3年后来采访马家的记者说:“马建夫一家老实本分,善良处世,但马加爵这件事天下皆知,让全家背上恶名,再把骨灰弄回来,他们怕再被人戳指脊梁骨啊!”不单有普通人戳指脊梁骨,还有社会机构的歧视,甚至执行死刑也不通知家属。种种巨大的社会压力都让马父难以坦然地处理儿子的后事,以至于马加爵的姐姐在听到弟弟被枪决后绝望地恳求社会和人们:“我们会接受事实,但却有一个请求:请善待我们!”

我们的传统文化中流淌着太多的诸如爱与恨、亲与疏、正义与邪恶等泾渭分明的二元对立,我们往往爱就要爱个轰轰烈烈,恨就要恨个人术三分。在这样的爱恨情仇中,“生命”是根本没有位置的。教育就是要教人变,建立“我你”关系的第一步就是必须捡拾回“尊重,不分高低贵贱、善恶美丑,对生命最纯粹的尊重”。

二、彼此尊重“我一你”关系必须建立在共同体的基础之上。

在这个星球上,每个人都息息相关,今天落在其他人头上的命运,明天也可能落到我们头上。英国诗人约翰·堂恩写道:“谁都不是一座岛屿,自成一体;每个人都是那广袤大陆的一部分。如果海浪冲刷掉一个土块,欧洲就少了一点;如果你朋友或你自己的庄园被冲掉,也是如此。任何人的死亡使我受到损失,因为我包孕在人类之中。所以别去打听丧钟为谁而鸣,它为你敲响。”

“我你”式的师生关系,其实就是“生命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当孩子变化了,成长了,发展了,我们的内心充满了激动、欣喜、骄傲、自豪,而且所有情感的强烈程度比之那些美妙的事情发生在自己身卜时所产生的情感波澜有过之而无不  及;当菝子迷惑、彷徨、无助、悲伤、忧愁时,我们需要的是首先将自己也放置在“十字路口”。当我们对学生的内心体验有了切身的感受,当我们的内心也激发出深深得惑、彷徨、无助时,我们才小心翼翼地尝试着走进孩子们的心灵,并将自己的心灵无条件地向着弦子开放。教师与孩子之间,不存在谁影响了、干扰了谁的生活,不存在哪一方完全彻底地为另一方复制或是创造生活,教师与孩子由所有教育发生的时刻构成了共同的生活,而且是唯一完整的共同的生活!

让我们再一次将所有的思想和灵魂完全地沉浸在马丁和堂恩的世界里,我们一定会产生一种新的生命意识:当一个孩子成为我们的学生时,一个鲜活的生命以及他整个的命运都将与我们的生命和命运紧密相连,在这样的教育生活中,谁也不是一座孤岛,只有师生的心灵彼此温暖,才能共同获得前行的勇气、智慧和力量!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