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 “二次革命”只是一场退潮的革命
宋教仁遇刺后,国民党内部形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意见,稳健派主张法律解决,激进派号召武力从事,而刚从日本回到上海的孙中山态度鲜明地站在了后者的立场,他极力主张起兵讨袁,并声称只要有两个师的兵力,他就亲自率领向袁世凯问罪。
不过,当时的主要问题在于,国民党连两个师的军队也没有,而舆论对“出师派”也颇为不利,因为当时“宋案”尚未完全厘清,即便国民党人有一千个理由怀疑袁世凯,但也不宜直接认定袁世凯就是幕后元凶,此时兴兵讨袁,未免有“地方反抗中央”的造反之嫌。因此,当孙中山要求对袁世凯动武的电报发出后,国民党的三大“实力派都督”(江西都督李烈钧、安徽都督柏文蔚、广东都督胡汉民),都立刻回电表示绝无实力独立。
在“宋案”陷于停顿之际,袁世凯却迅速与英、法、德、俄、日五国银行团签订了2500万英镑的“善后大借款”,该借款年息5厘,期限47年,债券9折出售,扣除6%的佣金,等于只有2100万英镑,而到期归还本息就要6789万英镑,条件不可谓不苛刻。但袁世凯凭借多年的政治经验,早已预料到要与革命党人最终摊牌,因而此举实为未雨绸缪,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预先筹措足够的资金以应付未来的乱局,也是先招。毕竟,无论是造反或是镇反,没有钱总是万万不能的。
借款消息公布后,黄兴、柏文蔚、李烈钧、胡汉民等人也都纷纷发表通电,斥责袁世凯违法借款,藐视立法机关,而袁世凯钱已到手,他也就干脆撕下脸皮,非但不理睬国民党籍议员的抗议,反而气势汹汹地斥责孙中山、黄兴等国民党人:“我现在算是看透了,孙文这些人左也是捣乱,右也是捣乱,除了捣乱,他们就没有别的本领了。你听听,孙文说什么‘公今日舍辞职外,决无他策’,还说什么‘必以前次反对君主之决心,反对公之一人,义无反顾’……孙文还想下定决心跟老子干呢!你们可以告诉国民党人,我袁世凯就不能听人捣乱,他孙文若敢动枪动炮,或另行组织政府,我就发兵征伐,而绝无姑息养奸之余地。”
总统府秘书长梁士诒迟疑了一下:“大总统,这样说是不是太直接了吧?”袁世凯气呼呼地答道:“就说是我说的,我对这话负责!”
1913年6月9日,袁世凯先下手为强,下令免除李烈钧的江西都督职务,任命黎元洪兼署江西都督; 14日,又将广东都督胡汉民免职;30日,安徽都督柏文蔚也被免职。如此一来,国民党籍的三位都督都被袁世凯以“不称职”、“不孚众望”的名义罢免。
至此,南方的国民党人也只能丢掉幻想、起而应战了。李烈钧被袁世凯免职后倒没有立即举兵讨袁,而是先通电下野并前往上海与孙中山、黄兴、陈其美等人商议,之后秘密返回江西组织“讨袁军”并发布讨袁檄文,宣布独立。由此,“二次革命”正式爆发(亦称“癸丑之役”或“赣宁之役”)。
在李烈钧宣布独立后,黄兴赶赴南京将驻宁的第一师和第八师改编成讨袁军,随后以江苏都督程德全的名义通电江苏独立;湖南都督谭延闿也在各方的压力下宣布独立,并派兵前往江西支援李烈钧;安徽都督柏文蔚也随后宣布独立,同南京、江西构成犄角之势;福建都督孙道仁因手下的师长许崇智宣布起义,也加入了讨袁的阵营;在广东,被免职的胡汉民和新任都督陈炯明并没有中袁世凯的离间之计,他们也联合起来宣布独立;另外,川军第三师师长熊克武也在重庆宣布独立……表面上看,架势有当年辛亥之气象,但此时的袁世凯已经不是当年的袁世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