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认为性格品质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是最重要的。一个人只要有良好的性格品质,就算你出身再差、学校再烂、起点再低、失败再多,都可以奋斗起来。所以我经常说:“你什么都可以没有,但不能没有进取心。”但是几乎每次我演讲结束后,总有个别同学问我:“如果大家都按照您的要求那样上进,那世界岂不是早就爆了?”我很奇怪现在有些人的思维模式怎么是这样的,他们思考的出发点不是“我要怎样”,而是“别人是不是都会那样”。这类人没有强烈的进取愿望,他们只会跟风行事。
我读大学时,我们班有这样一个没一点主见和独立意识的同学,他最喜欢问我这样的话:“你做的事情你家里知道吗?老师知道吗?从小到大不都是要经过他们同意的吗?他们不同意的事情我们怎么做得好啊?”而且有一次寒假买回家的票时,他打电话给父母说:“火车站好多人,买不到票,怎么办呢?你们来接我吧。”你都不愿意相信,这种话是一个20岁的人说出来的。但在现今大学里,这种缺乏独立性的人,俯拾皆是。
最幼稚的事情是我一个大二的助理萍萍跟我讲的一个片段。在宿舍,有人会问萍萍这样的问题:“萍萍,我今天要不要吃中饭呢?”“萍萍,今晚我还要不要刷牙呢?”“萍萍,你说我是先看这本书,还是先看那本书呢?”怎么样?如果是你有这样的女儿,估计你都会觉得自己很失败。虽然这只是生活中某个细小的对话,但细小中也反映出很多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判断能力的缺失。
这种没有思考习惯、缺乏独立性的例子在现在大中小学生中数不胜数。而我一直坚持认为,这种没有独立思考能力、缺乏上进心、缺乏抗挫折能力的人,是没出息的。不管是不是因为独生子女的原因,结果就是结果,不中用就是不中用。我见过很多喝奶粉长大的人总是一副病怏怏的样子,而我们这些吃白米饭长大的人却茁壮健康;我见过很多在推车摇篮里长大的人总是弱不禁风的样子,而我们这些在泥巴里爬大的人却每天毅行五十里也没有问题。
可是现在的家长和老师呢?一看到外面有危险,就把孩子和学生给“圈养”起来。几个小细节就看得出来,孩子开学报到,家长整理好所有东西送到学校,亲自去排队或者挤队报名,亲自帮孩子找寝室。于是那些孩子因为缺乏经验、锻炼和见识,迟早都可能被别人骗,因为你作为父母,是不可能一辈子随处都陪伴着他的。
所以我在演讲中经常说,很多人都死在了家庭、父母和学校过于强烈的保护意识之下。提倡独立,但永远有人帮你代劳过了;提倡思考,但永远有人已经给你思考过了。
很多人问我为什么要创办软实力,我说是为了将很多中国人从死记硬背中解放出来,从考级考证中解放出来,将考试机器变成真正的人,学会思考,学会学习,学会判断,学会独立,学会做人,学会靠做试卷做不出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