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追问·思索(10)

对话:与世界接轨的15种表情 作者:陈红兵


点燃中国奥运梦想的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圣火,在历经世界五大洲十九个城市以及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传递后,于2008年5月3日晚乘坐飞机从澳门抵达三亚,并在5月4日开始境内首站传递,这也标志着中国内地113个城市火炬传递之旅的开始。

本期《对话》节目移师三亚,在节目中讲述了火炬在传递过程中难忘的故事,用特有的方式记录下这个具有历史意义的时刻。虽然国外的圣火传递遇到了一些阻碍,但中国人仍然坚强面对,同时一个问题也被提出并受到追问:中国与西方国家的沟通有效吗?西方怎么样看待古老中国的崛起?对中国的新面貌西方国家是如何解读的?

中国人曾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认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对外面的人或国家如何看待自己并不十分关心,如果希望彼此加强了解的话,中国人会很习惯地说:请来看一看。因为中国人崇尚的信条是“百闻不如一见”,但实际情况是世界太大,西方世界不可能每个人都来中国一趟,只能是闻多见少。即便来了,因为价值观与世界观的不同,也不见得一见就明白。记得有部电影《刮痧》,讲的是在美国的华人老人家为孩子刮痧,这是中国再寻常不过的治疗手段,但却被美国人当做虐待儿童告上法庭。这说明别人怎么看你有他自己的路径,我们不能想当然。

所以,想让西方知道什么,必须要用他们能够理解和接受的方式与之沟通,还必须用清晰而明确的概念告诉他们是什么、为什么。即使这样,也还要做好面对愚昧、偏见、恶意的准备,因为不是每个人都愿意接受你、喜欢你,尤其是一方在停滞的途中,而另一方正在崛起的时候。

圣火遭遇意外

法国当地时间2008年4月7日12时30分,北京奥运火炬开始在巴黎传递,奥运火炬手金晶在手持火炬等待交接时遭到了“藏独”分子的冲击,女孩双手环抱火炬,弯身保护,避免火炬被“藏独”分子抢走,保护了奥运圣火。

2008年4月19日,旅法华人华侨和中国留学生,在当地时间12点到16点间自发举行和平集会,支持北京奥运,反对西方媒体的不客观报道。

奥运火炬在巴黎传递的遭遇,使中国民众异常愤怒。随后国内出现了抵制法国货的倡议,著名的法资跨国公司家乐福成了众矢之的。这也难怪,奥运火炬本身是和平的象征,在古希腊,当奥运的火炬被点燃,火炬手高擎火炬在各个城邦间传递时,火炬一方面是起到告知、准备的作用,另一方面就是要求各个城邦之间进行休战,共同参加奥运会,完成对神的献礼。所以,奥运火炬本身就是和平的象征,但,这样美好的事物却在巴黎传递的过程中遭到破坏,不能不令人怀疑西方某些不良的情绪。

追问圣火遭遇背后的真相

主持人在节目中说到,和历次的奥运火炬传递一样,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火炬传递同样也在彰显和传播着和平、友谊、进步的文明理念。然而,让很多热爱奥林匹克运动的人不愿看到的事情,在这一次的火炬传递当中却时有发生,为什么承载着人类伟大梦想的奥林匹克运动会遭到如此多的干扰?火炬传递当中的这些不和谐音的背后究竟意味着什么。究竟这些是偶然发生的事情,还是说在它的背后有着更深刻的理解?为此,主持人请出了几位嘉宾讲述自己的见解。

英国诺丁汉大学的教授郑永年在这一系列的事件出现之后,在西方的很多主流媒体上发表了大量的评论文章,告诉大家火炬传递过程所遇到的这些阻挠究竟意味着什么。他在回答主持人时是这样说的:“因为我多年在海外,在美国或者在欧洲,我认识很多人,他们是专业性的抗议者。”

“这些人凡是有国际性的事件都去抗议,包括WTO的会议、世界贸易的会议、八国峰会,这些国际性的会议开到哪里他们就抗议到哪里。这次奥运会尽管是一个体育盛会,但也是非常国际性的一次聚会,一次国际性的事件,所以这些专业的抗议者也是在利用奥运的机会反对全球化,这一点我们看得比较清楚。”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