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追问·思索(11)

对话:与世界接轨的15种表情 作者:陈红兵


郑教授认为一些人不是针对中国,可能也不是针对奥运会,作为职业抗议者,他们只是反对全球化,所以,只要有全球性的重大事件,他们就要出现并发出自己抗议的声音。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评论员梁宏达是这样的观点:“在奥运火炬接力过程当中遇到了一些阻碍,但作为每一个中国人来讲,应该理性一分为二地看这些阻碍。奥运会是个扩声器,就跟我们推一车白菜卖一样,得到大市场卖,而不能蹲到死胡同卖,也就是说在奥运会这个舞台上都想把自己声音放到最大。”

“我们说WTO好不好,确实挺好,促进了世界整个贸易壁垒的消除。但是即使这样,2003年在墨西哥坎昆会议当中还有一个韩国农民到那里去自杀,因为他觉得自己的利益受到了伤害。”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康晓光则认为:“经过三十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已经成为一个世界一流的经济大国,原来的强国俱乐部的成员心里大概很不舒服,不仅仅是简单的嫉妒,还有一种恐惧,它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既不是偶然的,也不是暂时的。”

主持人进一步追问道:“在这次奥运火炬传递的过程当中,个别不负责任的西方媒体起到了一定的推波助澜的作用,应该说他们一些偏离客观事实的报道伤害了中国人的感情。那么怎么看待西方媒体在事件过程当中扮演的角色呢?”

郑永年教授认为,西方的媒体在对待中国,对待第三世界国家时,总是以老师、教授自居,把中国或者是其他国家看成是学生。现在中国人开始有了自己的思想,开始崛起了,西方人感觉到不舒服,西方的媒体已经感觉到非常不舒服,这是出现歪曲报道的一个非常大的原因。

这次西方的媒体是高度组织化的,无论是法国巴黎、英国伦敦,还是德国都一起在报道,为什么不同的主权国家能达成那么大的共识,一起批评中国、围堵中国?恰恰是因为他们产生了相对衰落的一种心态。这种心态是需要通过很长时间来调节的,所以,郑教授建议中国公众可以抱着一种比较理解和宽容的心情来看西方媒体对中国的比较片面性的报道。

“我们有话对你们说”

中国的普通网民是这样看的:奥运会对于我们中国来说就像一个最盛大的婚礼一样,谁也没有权利破坏别人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刻。相当于我们家正在办喜事,正在搞一个盛大的婚礼,别人却把一口棺材抬到你门口。这个时候你到底怎么反应?是不吱声还是做出应有的有理、有力、有节的反应?

海外华人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着同样的心愿,让世界了解一个真实的中国。李洹可以说是一夜之间被大家认识的。谈起2008年4月19日的活动,李洹说道:“这次活动让我成了一个名人,实际上我觉得我很普通,我是和一个出色的团队在一个特殊的时间、特殊的地方做了一件很普通的事情。我们是给法国人看的,‘我们有话对你们说’。采取什么让他们接受的方式,我们之间有过很多争论。有的人建议我们应该以支持奥运为主题,不谈政治和别的东西,就去唱歌跳舞、舞龙舞狮,把欢迎的气氛带给大家。可是有的同学不同意,他们那样报道我们、侮辱我们,让我们受伤害,我们还唱歌跳舞给他们看,这是粉饰太平,我不去。

“还有的同学说我们就是要去呐喊,去示威,去砸几间店,让他们看看什么叫生气。但是别的同学说你要是愤青,我就不跟愤青一起游行。大家互相都有一种搞不起来的感觉。后来我们取得共识,核心是我们有话要说,这是最根本的一个共同点。不同点只是表达方式不同。我就跟他们说,咱们生气了不一定要喊叫,咱们受伤了也不一定要哭,咱们就是不爽也不一定要闹。咱们有很多种方式,找一种对方能够接受的方式,表达给他,达到目的就行了。我们最后找了这样一种方式表达,最后效果还是很好的。”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