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密斯学院的调查
130年前的美国,人们的思想意识还停留在认为女性的思考力劣于男性,女性不配也无法胜任高等教育。这种性别歧视导致女性无法获得基本的教育,没有自我发展和自我展示的机会,更谈不上在社会上占一席之地。SophiaSmith(索菲亚·史密斯)是麻省西部一个普通的农家女孩,在她所生活的那个时代,她是不幸的,她也无力抗争命运和时代,只有将自己沉浸在书本的世界中聊以自慰。她对阅读投入了极大的热情,从诗歌到散文,从杂志到报纸,从政论到杂谈--她贪婪地吸取着所有的养分,同时形成了自己坚定而独特的世界观。Sophia的生活和与她同时代的女性没有什么不同,直到她哥哥的去世。Sophia继承了他留下来的可观的家族财富,从而开始了自己的传奇。这是我认为的女性的教育,什么是所谓的“错误”将被纠正,他们的工资调整,其分量在罪恶的社会改革的影响将大大增加,作为教师、作家,作为母亲,作为社会成员,他们的权力的扩大将不可估量……
在女性可以像男性一样改变世界的信念的指引下,Sophia于1871年,斥资40万美元设立了SmithCollege。1875年,当Smith刚刚开始招生的时候,首届只有14个学生。谁也不曾料想,130年后,麻省西部这个默默无闻的女子学院会成为全美最大的女子学院,成为女子高等教育的领头军。重新审视Smith培养能够领导和改变世界的优秀女性的信条,可以看到她的毕业生确实已经对美国甚至世界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Smith的毕业生名单上,我们为每一个“第一”所震撼:剑桥市第一个女市长,纽约市最大的律师事务所第一个女性合伙人,第一个从哈佛医学院以优异全优成绩毕业的医学博士,第一个当选国家自然科学学院的女科学家。从纽约市政厅到希腊的摩天大楼,从百老汇的舞台到法庭,从跨国企业到科研第一线,到处都有Smith毕业生的身影。我们耳熟能详的Smith的校友从小说《飘》的作者MargaretMitchell(玛格丽特?米歇尔)到前美国第一夫人NancyReagan(南希·里根)以及BarbaraBush(芭芭拉·布什),从复旦大学校长谢希德到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商学院院长LauraTyson(劳拉?泰森)--我们看到Smith的毕业生们指点江山,挥洒自如。她们巾帼不让须眉,她们是领导人,更是先锋者,她们不仅勇于超越前人,更积极地开拓新的疆土。
结果,聪明而坚强的人才能笑
周老师在第一堂课就说过,来Workshop申请的过程就是一个找虐的过程。往往是最能抗打击的人,得到最出色的申请。
经过那几个月挑战思想极限的文书洗礼,我在一月的一个早晨手握Smith学院的录取通知书和全额奖学金,贪婪地享受着ED(DepartmentofEducation,美国教育部)录取所特有的安逸和幸福。
想说的太多,包括感谢,也包括别的。相信你们懂的。
申请是个奇妙的东西,它明明是属于你自己的事,可你绝不是一个人在奋斗。
你需要一个高明的帮手,要能在关键时刻点醒你,否定你也肯定你,批评你更鼓励你。
你需要一个温暖的后盾,要能在你的身边陪着你,熬夜或者早起,心疼你更支持你。
你还需要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要能在申请的路上伴着你,给你压力和动力,赠你智慧和勇气。
倘若不是周老师深夜回复的邮件,我不会被老师的敬业精神影响,从而彻底打消了偷懒的念头;倘若不是妈妈给我打气,我不知道因为在学校的怕麻烦而导致自己的心血白费后,要怎么继续心平气和地工作;倘若不是和朋友们一同努力奋斗,我不确定我能否一鼓作气地拿下所有考试,再走完整个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