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妈教育我从来都是单方说教,她永远是权威,而我永远是个什么也不懂的毛孩子。这迥然不同于很多家庭的孩子可以与父母自由交流自己的想法。现在我还时常开玩笑地把我的不长于辞令、不善于辩论“归罪”于她。尽管她的教育方法不全合适,但我清楚她所做的一切都是为我的一辈子好,我一直认为自己资质平平,今天之所以能够取得些小小的成就,全赖她在我年幼时的督促与严格要求,以及等我稍有自制力、明白事理的时候,放手让我按着自己的意愿去发展,给我很大的自由。望女成凤、爱女如珠都是天下父母心。而她教会我的足令我受益终生,使我坚忍亦随和,不管在什么事情面前我都有耐性和冷静,多么艰苦的环境或逆境我都能甘之如饴。
我相信天下的父母在教育子女上都有他们的各自的脾气和难言之隐,《三字经》中就这样告诫世人:“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他们为什么不打骂不相干的人呢?因为他们对我们有太多的期望、太多的希冀,所以做法往往有些偏执。他们的种种做法可能让我们难以理解,但是父母给了我们生命,让我们来到这世上走一遭,给了我们受教育的机会,让我们有可能凭借自己的能力在这世上安身立命,我们还有什么抱怨呢?我的母亲,使我成为现在的我。
游泳生涯
我4岁开始练游泳,直至8岁都在天津体育学院练。一开始有个初级教练教会了我蛙泳和自由泳,之后我和其他几个小朋友就被转到了一位姓熊的五十多岁的教练那里。印象中熊教练很和蔼可亲,对我们这些最小的队员脸上总挂着微笑。我这几年的游泳时光就像潺潺的溪水平静地流了过去,没有什么激烈的竞争。
熊教练没有刻意教我们蝶泳和仰泳,每当大队员们游蝶泳、仰泳时,他还是让我们游自由泳或蛙泳。可是好奇的我们在观察了他们的泳姿很长一段时间后,终于勇敢地开始模仿。我记得我第一次翻过身去游仰泳,感觉很不自在,游出15米,我略一抬头看了一眼教练,他正微笑地看着我,还冲我点点头。我顿时有了信心,继续游了下去。之后,他开始有一搭没一搭地指点我们的动作,比如蝶泳手窄一些,腰要用劲地摆起来;仰泳要使劲打腿,入水时手外翻、臂贴耳朵。正是那一时期我形成了良好的泳姿,为之后速度的提高打下了基础。那时也有一个月一次的比赛,但我还没有感受到竞争的氛围,只是8个人一声枪响一起游我觉得很新鲜。有一次比赛,我的综合成绩是第六名,得了一个飘牌的泳帽,那是我第一次感受到付出后收获的喜悦。于是我更加喜爱游泳,更加努力地训练,又取得了第四名、第三名,还得了飘牌的泳衣。我明白了我有很大的潜力,我努力得越多,我的收获越多。2001年我们家随我父亲迁往北京,熊教练在告别时对我妈妈说:“这孩子一定不会放弃游泳的,并且她的主项一定是蝶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