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出生时体重低或婴儿期体重比一般小孩轻的人。
(7)年龄≥45岁者,糖尿病发病率随着年龄而增长,自45岁后明显上升,至60岁达高峰。
(8)吸烟、体力活动少、生活压力大和精神持续紧张者。
(9)长期使用一些影响糖代谢药物者,如糖皮质激素、利尿剂等。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在定期检查时空腹血糖在5.6毫摩尔/升以上,还应做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这是因为糖尿病早期往往仅表现为餐后血糖升高,而空腹血糖可能正常,仅检测空腹血糖可能使一半的糖尿病人被漏诊。
对于已经查出的早期糖尿病患者,在生活方式干预效果不够理想时,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考虑药物干预。
一糖尿病前期多可逆转对于处于糖尿病前期的胰岛功能异常和血糖异常者,积极进行干预治疗,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大多数的异常都能逆转。
临床将糖尿病的发展进程分为五步:
第一步为胰岛素抵抗伴或不伴胰岛功能分泌障碍,血糖异常情况不明显,但通过静脉葡萄糖耐量试验可以发现胰岛素抵抗和(或)胰岛素分泌异常;第二步为胰岛功能失代偿,即葡萄糖耐量减低(餐后两小时血糖偏高)和空腹血糖受损(空腹血糖偏高);第三步为已经得了糖尿病,还处于糖尿病早期,没有临床症状;第四步为已经确诊为糖尿病,并治疗多年;第五步为糖尿病患者出现了并发症。
中日友好医院内分泌科主任杨文英教授指出,处于第一、二步的胰岛功能异常或血糖异常者,早期引起重视,积极进行干预治疗,饮食、运动、药物多方面同时进行,重返健康是完全可能的。
已有不少国家尝试了在高危人群中用生活方式干预预防糖尿病,如瑞典malmo研究和我国大庆的igt研究,两者分别证明生活方式干预可使糖尿病发病危险降低50010和30%—50%。芬兰的dps研究结果证明,早期干预可使糖尿病发病危险降低58 010。美国的dpp研究规模更大,研究对象3200人,随访3年,其结果显示早期干预也使美国人糖尿病发病危险降低了58%。这些结果不仅证明生活方式干预在全世界范围的有效性和可行性,而且显示中等强度的干预既有效又能被广大人群接受并长年坚持。
杨主任提醒,做到早期干预,关键还在于早期发现血糖异常,有下述几种情况的人要及时并经常去医院查血糖,特别是餐后两小时的血糖——必要时可做胰岛功能检查:出现多饮、多尿、多食现象;体重不明原因下降;有糖尿病家族史,年龄在35岁以上者;经常感到疲劳乏力,以下肢无力最明显;体态肥胖或超重者;分娩过4公斤以上胎儿的女性;阳痿或突感视力下降;皮肤瘙痒,或女性经常外阴瘙痒;频繁生疖、长痈;过去查体曾有过血糖偏高或尿糖阳性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