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6.悲愤诗(1)

红颜往事 作者:赵辉


就这样,我在无尽的苦难中暗度流年,

这,是一个充满悲愤和痛苦的离乱时代,

但我觉得,乱世人中,却又真是唯我薄命,

置身于毡帐膻腥之中,

殊俗心异。世人的苦痛,

真的莫过于我这在中原书香门第深闺中长大的女子。

汉献帝初平元年正月,关东州十七路诸侯联合起兵,共推渤海太守袁绍为盟主。曹操以行奋武将军的身份加盟,关东兵从三面进攻洛阳,讨伐董卓。二月,把持朝政的丞相董卓纵火焚烧了洛阳城,胁迫献帝自洛阳迁都长安。

一时间,烟火绵延方圆二百里之远,洛阳城遍地瓦砾,长乐宫夷为焦土。董卓的军队驱迫着洛阳官宦百姓数百万人西往长安去了。

战火纷飞,岁月动荡,民不聊生,不能相顾。

我父蔡邕,字伯喈,为当时颇有清望的名士,才华盖世,名满天下。他是著名的文学大家,通晓经史,喜好数术、天文,书法绘画篆隶,精通音律。博学多识,旷世奇才,深受天下文人推崇。我父亲为人正直,性格直爽,广交天下文友,当朝名流杨赐、玉灿、马日碑、曹操等人经常出入蔡府,与我父交好。

当时,我父家藏一部焦尾琴声闻天下,这部琴与齐桓公的“号钟”,楚庄公的“绕梁”,司马相如的“绿绮”并称为古今四大名琴。我父亲年轻时曾经游历江南,看见吴人烧桐,闻火焰噼啪之声,知为嘉木,于是精雕细作,亲手制作了一把琴,果然音美动人,而琴尾焦痕犹在,所以叫焦尾琴。

董卓擅权,为了博取招贤纳士美誉,强迫我父蔡邕出仕,跟随着献帝迁都长安。董卓将我父蔡邕一日连升三级,拜左中郎将,封高阳乡侯。但我父感到董卓刚烈残暴,不得人心,前景不妙,暗中想要遁逃山东。

但我堂叔蔡谷劝他说:“你身材高大,相貌奇异,出门都有人围观,怎么能逃掉呢?”我父听了这话,只好打消了逃亡的心思,留在京中,无可奈何地任董卓宰割。

我,就是蔡文姬,名琰。时年十六岁,生得花容月貌,亭亭玉立。自幼受父亲熏染,诗赋、书法、音律无一不精。我聪颖过人,文才斐然,明六列之尚志,服女史之箴言,参过庭之明训,才朗悟而通玄。

在我父亲出仕这一年春天,我远嫁到北方河东卫家。卫家乃商贾大家,自汉以来就是名门大户,家境富裕,底蕴深厚,名声十分显赫。在当地很有势力,我的夫婿卫仲道青年才俊,才华横溢。婚后,我们恩爱异常,举案齐眉,锦衣华服,出言有章,过着安静甜蜜幸福的日子。

好景不长,仅仅一年,仲道咯血病死,我们不曾留下一儿半女。我只好回到了陈留老家寡居。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