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从从容容,幸福一生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一位叫吉姆的美国年轻人曾在欧洲战场服役。在后来出版的一本书里,吉姆这样写道:
“在1945年春天时,我整天处在忧郁之中,以致得了医生们称之为结肠痉挛症的疾病,它给我带来了难以忍受的剧痛,那时我整个人几乎都处于虚脱状态。如果不是战争及时结束的话,我大概要见上帝了。
“当时我在步兵的死亡登记处做事,我的工作是记录作战死亡、失踪还有受伤的士兵的姓名,有时也负责掩埋那些被丢弃在战场上的士兵尸体。我还得收集这些士兵的遗物,送还给他们的亲属。在做这些工作时,我老是担心会出差错,我更担心自己会撑不过去而再也没有机会拥抱我唯一的儿子,他那时已经16个月大了,而我还不知道他长得什么模样。那时我心力交瘁,体重连续下降了10多千克,每天精神总是恍恍惚惚的,我端详自己的手,它们已经瘦得只剩下皮包骨了。我一想到可能没有办法活着回家,我就会像个孩子一样,惊恐地哭出来。最后,我只得住进了陆军的诊疗所。但在那里,一位军医对我说的一句话竞改变了我的一生。
“那天在给我做过全身检查以后,军医告诉我,我的身体没有病,病是出在心里。他说,你要把人生想成一个沙漏,上面虽然盛满了成千上万的沙粒,可是它们只能一粒一粒缓慢地通过细细的瓶颈,你我都没有办法让一粒以上的沙子通过瓶颈。我们每个人都是沙漏,每天早上我们都有一大堆的事情要做,如果我们不是一件一件地处理,像一粒一粒的沙子通过沙漏瓶颈的话,我们就可能对自己的心理或生理造成伤害。
“自从听了那位军医的一席话以后,我一直生活在这样的理念中,这就是:‘一次一粒沙,一次一件事。’在作战的时候,这句话真的拯救了我的身心。一直到今天,它对我还非常有帮助。我发现工作和作战有许多地方很相似,比如,工作繁重时,时间不够用,存货不多了,还有新的表格要填,要安排新的订货等。为避免紧张,我常常牢记那位军医的话——你是一个沙漏,一次一粒沙。每当我一遍又一遍地重复念这句话,我就能提高效率,把工作做完,而不至于像作战时那样凄惨。”
据心理学家研究,发现目前医院里有一半以上的病人的身体本没有什么疾病,而是因为心理问题引起的不适。他们被昨日的负担和对明日的恐惧压得透不过气来。其实大部分的人本可以度过一个快乐而有意义的人生,根本不必住院。
记住,我们中的每个人永远站在过去和未来的交会点上,谁都不可能活在过去或未来任何一种永恒中,如果勉强要这样或那样,那只会摧残自己的身心。让我们善用自己所能够把握的时间。如果只活一天,不论多重的负担,人都能够背负;如果只活一天,无论多难的工作,人都能够努力完成;如果只活一天,任何人都能活得很快乐、有耐心、仁慈和纯洁——从容面对每一天,这就是幸福。
四、幸福是多棱镜
任何事情都是由“好”与“坏”两个对立面构成。当它反射到我们心灵的镜面上时,由于夹杂了许多自己的主观臆想,“好”,“坏”往往会有一些偏差或谬误。所以说事情的“好”与“坏”多数情况下取决于人们看待它的角度,这正如在晴朗的天气里,如果你始终背对着阳光,那么你看到的只能是自己的影子。
著名国画画家俞仲林十分擅长画牡丹。
有一次某人慕名买了一幅他亲手所绘的牡丹,将画精心地装裱之后,挂在客厅。他为自己拥有名家的大作而感到十分高兴。
然而,不久此人的一位朋友看到了这幅画,大呼不吉利,因为图中有一朵牡丹没有画完全,缺了一部分,而牡丹代表富贵,缺了一角,岂不是“富贵不全”吗?
此人一看也大为吃惊,认为牡丹缺了一边总是不妥,拿回去预备请俞仲林重画一幅。俞仲林听了他的理由,却不以为然,他告诉这个买主,牡丹代表富贵,之所以少画了一边,就是为了取“富贵无边”之意?
那人听了这样的解释,高高兴兴地捧着画回去了。
同样一件事情,但因角度不同、看法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认知。无论你何时何地,遇到什么事多往好处想,就会少生许多的烦恼、苦闷,而多了喜乐和平安。
正如两人同时望向窗外,所看到的风景却各有不同:一人看到的是满天闪烁的星星;一人看到的是雨后土路上的污泥。
即使是遭受同样的境遇,在同样的环境中成长的人,有人幸福,有人则不幸。为什么?
所谓幸与不幸,其实都是我们的主观认识而已,有人觉得流浪汉很可怜,可是他本人却觉得很幸福也说不一定。这就是:“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总之,幸与不幸其实只是一个人处世态度方面的问题。一般说来,感到幸福的人,通常都以一种乐观的态度来面对事物。相对的,感到不幸的人通常都抱着悲观的态度。
无论何时,无论你的境遇让你多么的灰心,多么的沮丧,只要自己把想法稍微转换一下,人生就会是一片海阔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