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终生学习(1)

论语新解 作者:欧阳明八


子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注释】

亦:也是。

说:通‘悦(yue)’,高兴、快乐。

人不知:别人不知道,别人不了解。

愠(ynn):心里怨恨、暗暗生气。

【译文】

孔子说“学习知识,时常温习。多么快乐啊i有朋友从远方来,多么高兴啊!别人不了解我,也不生气,这不就是一个有道德修养的人嘛!”

子日:“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注释】

有:用在整数与零数之间,相当于‘又’。

立:自立。

不惑:不疑惑。

天命:古时人们认出为上天主宰人们的命运。此可指人应尽的道义和职责。

耳顺:从听到的话中能分辨出好坏、是非、真假。

不逾矩:不超过规矩、法度。逾(yu):超越。

【译文】

孔子说”我十五岁时,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时,能独立自主,四十岁时,能明了事情而不会感到疑惑,五十岁时知道自己的使命,六十岁时能辨明是非好坏,七十岁可以随心所欲,而不会超越法度规矩。”

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注释】

退而省其私:他退下后,再去观察他私下的学习。省:察看、观察。

【译文】

孔子说:“我整天给颜回讲学,他从不提出不同的看法,像个笨人。可他退下去,再去察看他的学习,对我讲的知识,不但全面理解还能很好发挥,可见颜回呀拜不愚笨。”

子日:“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

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能从中悟出新的见解,获得新收获,这种方法就是自己的老师。”

子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注释】

罔:受蒙骗。

殆:懒惰、危险。

【译文】

孔子说:“只是读书,不去思考。就会受骗只是思考,不去读书,这是懒惰。也很危险。”

子日:“攻乎异端,【注释】

攻乎:深入钻研于。

异端:错误的主张,【译文】

斯害也已。”

乎是动词后缀,相当‘于’。

指不符合圣人之道的学问。

孔子说:“一心钻研错误学说,就会伤害自己。”

子日:“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注释】

第三个“知”字通“智”。

【译文】

孔子说:“由(子路)呀I我教你的知识你明白了吗7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明智呀。”

子入太庙,每事问。或日:“孰谓鄹人之子知礼乎?入太庙,每事问。”子闻之日:“是礼也。”

入太庙,每事问。

【注释】

太庙:指周公的庙,古时开国的君主叫太祖,祭祀太祖的庙叫太庙。周公旦是鲁国最先受封的君主,所以其庙也称太庙。周公旦参见[2.21][7.19]注释。

鄹人之子:叔梁纥的儿子,指孔子。鄹人指孔子的父亲叔梁纥,曾做过鄹大夫。鄹(zou):鲁国的小城邑,今山东曲阜南邹县。

【译文】

孔子进到周公店。每件事都要问一问。有人说:“那个叔梁纥的儿子知礼吗?他进到太店,件件事情都要问问。”孔子听到了这话,说:“这种做法就是礼。”

子贡问日:“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日:“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注释】

孔文子:姓孔,名图(yu),字仲叔,谥号‘文’,卫国大夫。

【译文】

子贡问:“孔文子这个人,为什么称他‘文3呀?”孔子回答说:

“他既敏捷又勤奋学习,不把向地位低、学识浅的人请教当作可耻,因此称他为‘文’。”

子日:“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译文】

孔子说:“在有十户人家住的地方,一定有像我这样忠诚守信用的人,但都不如我那么爱学习罢了。”

子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译文】

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把研究它当乐趣的人。”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