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多一层谋划,多几分胜算(2)

30岁后,你拿什么养活自己 作者:张笑恒


第三环,入股“隆昌”米行。

胡雪岩假冒“裕和”之名,将谭柏年在“裕和”的存银和利息结算账单故意误送至老板石三官处,使隆昌米行的老板石三官知道了谭柏年的所作所为。胡雪岩又找到了石三官,以入股三成、负责米行事务为条件,帮助石三官整顿米行,挽回损失,获得石三官的允许。

第四环,收服谭柏年。

胡雪岩把谭柏年的罪证出示,并说:要么送官处置;要么跟他安心管理米行,为他奉差,而且俸银必翻番,任谭柏年选择。在胡雪岩的威逼利诱下,谭柏年无路可走,只好死心塌地替胡雪岩效力。

第五环,对付潘家祥。

潘家祥并不知道隆昌米行的变故,他绝对信任谭柏年。签约付定金后,潘家祥急忙返回山东,寻找销售谷米的合作伙伴。此时,北方数省旱灾严重,庄稼连年歉收,饥民成群,朝廷严令各省督抚,开仓赈灾,安抚饥民,以防民变。潘家祥看到这种情景,心中暗喜。饥民愈多,谷米愈不愁销路,正可囤货居奇、待价而沽,谋求最高的价钱抛售出去。

就在他在物色代理商时,胡雪岩请的一位官大人翩然来访,愿以每石十五两银的价码,购买两万石谷米。潘家祥估算一下,已高出进价近两倍,除去运费打杂开支,这笔生意净赚了十多万两银子。当下潘家祥乘小火轮飞快回到上海,只等谭柏年如期交米。

眼看第二天便是行期,隆昌米行毫无动作,潘家祥闻讯急忙打轿到隆昌问罪,谭柏年一迭声致歉,言称米行已换了老板,他做不了主,凡事可问胡雪岩。潘家祥这才知道中了胡雪岩的圈套。此时交粮日期迫近,另找米行已来不及。到此时,潘家祥只好服输,以每石二十两银子向胡雪岩买了两万石米。由此一算胡雪岩反败为胜,并且净赚了十万两银子。

《中庸》里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言前定则不殆;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疚;道前定则不穷。”做事要有谋划,但更要方向明确,目的健康。这样才能办出正事、实事。

所以说,多一层谋划就多几分胜算。只有事前考虑到所有的可能,才能在突发事件来临时临阵不乱,笑看风云。每个年轻人都应该学会花足够多的时间去思考和筹划,制订一份明确具体的计划,才是面对所有困难所必不可少的法宝。做好计划,然后切实执行,失败就会被你踩在脚下。

退一步是为了前进三步

《菜根谭》中曾这样说:“经路窄处,留一步与人行,滋味浓者,减三分让人尝。此涉世一极安乐法。”跳远运动员下蹲是为了更好地积蓄力量;拳击运动员把拳头缩回去是为了更有力地出击。在做事上也是一样,有时候退一步,是为达到前进三步的目的。

对于即将30岁的人来说,在不能前进的时候,你是否想过后退一步呢?退并不是意味着放弃,而是一种谋略。就像在拔河比赛中一样,只有“退”得将别人拉了过来,才是胜利。退让并不是软弱,一时的退让,只是为了获得更大利益做的铺垫和准备。

春秋时期,晋文公重耳因为遭受陷害,被迫离开晋国逃亡。在逃亡过程中,晋文公受到楚成王的厚待,当时他就承诺说:要是他当了国君,希望晋楚两国永远和好,但是万一两国开战的话,他一定会命令晋国军队退避三舍(一舍为三十里),来报答楚国的恩情。当时,楚成王笑了笑,并未当真。

后来,晋文公在秦国的帮助下,回国即位。公元前634年,楚国以宋国投靠晋国为借口,派成得臣率兵攻宋,宋国派人向晋国求救。晋国于是决定派兵攻打楚国的盟国曹、卫,这样,晋楚两国直接对上了。

这时晋军的力量虽稍弱于楚军,且又远离本国作战,但已占领曹、卫两国作为前进的基地,况且齐、秦已与他结成联盟,从而也很有实力。当晋、楚两军直接相对,正要开战时,狐偃对晋文公说:“当初您在楚国为客时,曾对楚王说,万一交战,晋军一定退避三舍。现在可不能失信啊。”晋文公听了不语,身边的部将都纷纷反对。狐偃又说:“成得臣虽猖狂,但楚王的恩情我们不能忘。我们退避三舍正是对楚王表示谢意,并非怕成得臣啊。”大家听狐偃讲得有道理,就同意了。

楚军见晋退兵,以为晋军害怕了,就在后面追。晋军将士奉命撤退,见楚军这样气盛、猖狂,不由得暗下决心,一定要打败楚军。晋军一退就是九十里,待扎下营来,成得臣派人送的战书也到了。第二天两军对垒,都想借此一仗置对方于死地。交战开始,晋军主帅先辛左派三军中的下军去攻由陈、蔡联军组成的楚军中的右军。这是一个薄弱环节,晋军一个冲锋就将陈蔡联军击溃了。接着晋军主帅又命上军主将狐毛假充晋军主帅,迷惑对方。楚左军主将斗宜申看见晋军主帅旗,即指挥兵士冲杀过来,狐毛抵挡几下假意败逃,斗宜申不知是计,紧紧追赶。眼看就要追上,忽听一阵鼓声,晋军主帅先斡率领精锐部队拦腰杀出,狐毛也率队反击,两边夹击,楚军顿时慌乱。成得臣见势不好,急令收兵,才避免全军覆没。

实际上,晋军的“退避三舍”,是晋文公图谋战胜楚军的重要方略。晋军“退避三舍”后,退到了卫国的城堞,这里距离晋国比较近,后勤补给供应方便,又便于齐、秦、宋等各国军队会合。在客观上,“退避三舍”也能起到麻痹楚军、争取舆论同情、诱敌深入、激发晋军士气等多重作用,将晋军的不利因素变为了有利因素,为夺取决战胜利奠定了基础。这样,表面上的退却,赢得了最终的胜利。

晋文公的“退避三舍”,看起来好像并不是那么咄咄逼人,相反还有点软弱,在向对手让步。殊不知,这“让步”里面却大有文章,表面上的退步其实是为换取更大的进步和胜利。有进有退,能屈能伸,这是一个人成功的必要条件。

一个人若想成就自己的事业,那么就必须拥有一个冷静的头脑。以退为进是一种大智慧,“退”从某种意义上说也可以说是暂时的隐忍,勾践若不卧薪尝胆,何以作出以“三千越甲可吞吴”的壮举;韩信若不忍胯下之辱,何以有“功高无二,略不世出”的成就。连老子都说“以退为进,以与为取”,可见“退”是一种何等的谋略。

著名的“企鹅沉潜规则”中曾提到过:企鹅上岸很有意思,它先是猛地从海面潜入水里,尽力沉下去,直到一定的深度,才会奋力向上,犹如离弦之箭,漂亮地冲上岸。企鹅尽管身躯肥胖笨拙,却能借助海水的压力和浮力,以让人意想不到的特殊方式上岸,这种上岸方式,其实也是一种蓄势待发、以退为进的策略。沉得足够深,才有力量浮上来。

对于未满30岁的人来说,未来的路还很长,到达罗马的方式也有很多。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在明知不可为的情况下,选择暂时的退却,做好一切准备,换种方式再前进,何尝不是一种明智呢。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