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睡在我“地下”的兄弟

用时间换空间 作者:孟燃


想在北京、上海、广州这样的大城市混,就要抱定吃苦的决心。如果你只想淘金却不想受罪,那还是趁早回老家娶妻生娃。老话说:只见贼吃肉,没见贼挨揍。这就是送给年轻人最好的警示名言。

没落实工作,没能出国留学,而我又到了离校的时间,所以,我开始在北京租房子住。回想起来,那时真有两眼一抹黑的感觉。在学校里养尊处优惯了,吃食堂,住宿舍,不怎么关注外面的居住情况。我知道有个同学为了准备考研在外面租房住,过去问他,他脑袋摇得跟拨浪鼓似的,只说三个字:“太苦了。”

当时我们在学校住的是六人间,条件中等,但是比较吵。考研复习的同学为了图安静,就自己出去租房子住。住宿条件好一点的,离学校近一些的,至少也要每个月800块——这可不是单间,而是三室一厅里最小的一间,而且还未必能够顺利租到。更多的情况是,好好的房子,客厅部分被分割成“格子间”,专业称为“隔断”,里面两三平米的样子,可以放一张单人床,再塞一个行李包。如果你想摆桌子,那最好使用折叠的小书桌,用的时候摆在床上,不用的时候叠起来收好。加上隔断,原来的两居室、三居室就变成了四居室、五居室,住五到十人不等。每到临近毕业的日子,这样蜂窝一样的屋子格外抢手。住的都是“漂”在北京刚刚参加工作的上班族们。

我那位同学没有租这样的房子,他为的就是安静,如果这样跟人挤在一起就失去了搬出去住的意义。挑来选去,他租了一间地下室。每月300块没有阳光,厕所浴室公用,白天楼道里几乎没人在,他就亮着一盏小灯背厚厚的考研资料。饿的时候,就用一个小电饭锅煮一包方便面,很饿的话就加一个鸡蛋,不太饿的话就不加。后来,他考上了清华的公费研究生,成了我们同学中间“天道酬勤”的最好样本。那时我们才知道,他住的不是地下一层,而是地下二层。

从那位哥们儿身上,我对“吃苦”两个字有了全新的认识。他比我大一岁,第一年高考考清华,分数不够,就没上,在家复习了一年。第二年高考又想考清华,分数不太高,他为了追求稳妥,报考了我们学校,考上了。从大一进校开始,他就积极准备考研,每一门功课都做到最好,连拿了三年一等奖学金。要知道,在歌舞升平游戏万岁的大学时光里,孤独地啃上三年课本需要何等的耐力和自制力啊。

我佩服他读书能吃苦,更佩服他为了读书能吃苦。在他之前,我从来没想过自己会住地下室,甚至没想过自己的熟人能够住地下室。没有阳光,没有新鲜的空气,蜗居在一个四面不透光的“罐头盒”里是什么样的滋味?蹲监狱的人还能放放风呢,在地下室,还地下二层,天啊,我可想象不出来。但是,那位哥们儿坚持下来了。他搬进地下室之后,就很少与我们联系了,我们提过去他“家”玩,被他拒绝了。起初我们觉得是他嫌我们吵会耽误他复习,后来才知道,他那个屋子,没法接待人,几个大小伙子进去,坐都坐不下的。他就在这样的“陋室”里,伴着蟑螂和老鼠,吃着夹杂了潮湿发霉气息的方便面,迎来了清华大学硕士生录取通知书。

轮到我自己租房子了,说实话,我没有勇气去住地下室。我给家里打了个电话,对老妈说:“我在北京租房子住,找工作,别替我担心。”老妈说:“租房子要花钱的,我给你寄点儿。”我迟疑了一下,咬咬牙说:“不用,我有钱,虽然没有太好的工作,但是养活自己不成问题。骑驴找马呗!”老妈还在电话里絮叨说:“儿子,你回家吧,爸妈能养你!”我站在北京喧闹的街头,听见年近半百的妈妈说出这样一句话,鼻子一酸,眼泪差点儿掉下来。

“妈,该我养你们了!”我说出这么一句,心里发誓说,一定要在北京找到属于自己的事业,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

发誓很容易的,表决心也是很容易的。但是,当你站在人来人往的十字路口,看着不断跳跃闪烁的红绿灯和走走停停的车流,你很难判断自己下一步要怎么走。眼看就到了7月份,我这一届的学生,求职高峰已经过去了。如果我再不抓紧,下一届学生要掀起新一轮求职高峰了。那么,我这个“老人”,显然是不招人待见的。而且,我口袋里没什么钱,如果不跟家里伸手,到哪里去找房租呢?

我的一些同学,为了省钱,都住在离市区很远的地方。像《蚁族》那本书里介绍的,唐家岭、西北旺之类的民居是首选。每个月三五百块的房租,八九平米的一间平房。屋外跟农村一样,脏乱的市场,永远泥泞的地面,小孩和小狗的便便随处可见,少妇抱着孩子在路边卖麻辣烫和蒸包子……我去考察了环境,彻底放弃了。有人说:“宁要北京一张床,不要外地一间房。”我当时的想法就是:“宁要城里一张床,不要郊区一间房。”

2004年,北京已经接过奥运会旗了,倒计时牌已经启动了。这样的历史事件,乍一看跟我们毕业生没什么关系,其实,是有很密切的联系的。奥运的口号不就是“新北京,新奥运”么?新,体现在什么地方?如果在文化层面体现,一时半会儿很难出“新”,最直观的,也是最见成效的,无非就是面子工程了。于是,你会看到,很多道路,一下子就变宽了;沿途的景致,一下子就变美了;破烂的小房子,一下子就消失了。或远或近的老房、危房、旧房,都被画上硕大无比的圈圈和“拆”字。不除旧,何以立新?很多房子要拆,很多房东就要受到损失,他们受的损失,当然就从房客身上找补回来了。于是,房租,攀升了一节;紧接着,房价也开始高歌猛进。

除了拆迁翻新,城市化进程也被重点提上日程。外国友人要来中国旅游了,你不能让人看见又破又脏的首都。于是,整个城市开始“大扫除”,城市面貌焕然一新。生活环境好了,居住成本能不高么?同样的例子是天津。毫不夸张地说,天津的主城区在2003年前可以用破烂形容,楼市也一直半死不活。在2003年之后,天津人突然意识到了城市化的重要性,开始着手打造他们的城区,因此也实现了楼市从4000到10000的飞跃。

哎,惭愧,我只能事后诸葛亮地分析分析,当时是没这个眼光和头脑的。我和众多毕业生一样,纠结于眼前的小郁闷、小迷茫、小彷徨。只把目标定在“工作”上面。兜里若干张银行卡,总共不到1000块钱。女友进大公司工作,我送了她一条裙子,就花去400块。我手头必须留下一点钱,所以,权衡再三,我学着那位考研同学的样子,一咬牙,在城里租了一间地下室来住。

奋斗进行时

1不要以为官方新闻、政策条款离自己很远。越是身处大城市,越要有高度的敏感性和超强的理解新闻的能力。一条政策的颁布,一个条款的变更,很可能实实在在影响到你的生活。很多“愤青”以专家、发言人的言论做调侃的笑料,这还是一种比较幼稚的做法。你要站在他们的角度,想想他们为什么那样说,他们的话反映出一种怎样的意图。当你习惯了站在“领导”的角度想问题,也就离“领导”的位置不远了。在职场中亦是如此。

2相信很多年轻人是抱着“宁要北京一张床,不要外地一间房”的野心来闯荡北京的。既然如此,就不要浪费时间去抱怨房价太高、居住环境太次。你的目标不就是“一张床”么?等你把这张床彻底睡稳了,再考虑买房、买车。这是一个贫富两极分化非常严重的城市,你本身起点是很低的,硬要追求与富人同质量的生活的话,就是在做梦。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