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很精彩,北京很无奈。当你觉得北京很精彩,家人会默默地祝福你。当你觉得北京很无奈,家人会毫无怨言地欢迎你回去。
在大四的求职阶段,我经历了大大小小无数次面试。现在回忆起来,当时的心路历程很有趣。
最初阶段,是抱着一种“大无畏”的精神去的。那是一家国内知名企业的内刊,我应聘编辑。我对编辑这事并不内行,我是冲着企业的名头去的。笔试居然通过了,也通过了第一轮的面试。到了第二轮面试的时候,是内刊的主编亲自主持。我大大咧咧进去往主编面前一坐,带着一种“黑洞”般的自信——为什么自信不知道,反正就是自信。
毫无疑问,我被刷下来了。在大企业里,人家不需要一个混世魔王。尤其是企业内部的刊物,说难听些,就是为企业涂脂抹粉歌功颂德的,你只要乖乖被企业洗脑,然后顺着领导的意思编辑内容就行了。那些看上去脑后就生着反骨的人,领导不敢用,更不想给自己添堵。
如此这般的打击我受了几次,我的自信没有那么强了,进而转向极端的反面——自卑。原以为自己是名牌大学的高材生,到了大企业的人才库里,才发现自己不过是众多高材生中不算太“高”的一个。这里可是北京啊,人家都是高考状元来的,会比你差多少?
自卑了一阵子,脸皮厚了,心硬了,就有了一副混不吝的神情——我就这样,你爱用不用吧。做自我介绍的时候不再絮絮叨叨说一堆冠冕堂皇的话,而是尽量做到言简意赅;在考官面前既不傲气冲天,也没有谄媚奉承;知道就说知道,不知道就说不知道,不那么在意结果,只是尽量表现到最好。这样一来,面试的效果倒是好多了。
如果不是我坚定地要留在北京的话,也能争取到几份郑州、武汉、杭州的工作。但是我拒绝了。我的目标就是在北京扎根。我的朋友们在北京。我的女友在北京。北京离家乡、离父母最近。北京上演着优胜劣汰的戏码,我就不信自己最后一定被“剩下”。
于是,在我求职未果之后,在我出国受挫之后,我依然坚守在北京海淀区的一间不见天日的小地下室里,酝酿自己的发财梦。我不能夹着尾巴逃回老家去,我受不了那种逃兵一样的羞耻感。其实,我知道,没有人过分在意这件事,在家人看来,他们更愿意我回去,找份稳定又体面的工作,娶妻生子,踏实度日。但是我不能容忍自己狼狈地回去。如果我退休了,什么都不做,在老家买幢大别墅,子孙满堂,那样回去叫做衣锦还乡。如果我连工作都没找到,灰头土脸地回去(女友未必愿意跟我回去),我形影相吊,岂不是别人眼中的笑话?这个面子,我丢不起。
当时,一个大我两届的师兄在某门户网站做网游的编辑,他约我给他写点关于游戏的文章,千字文,能赚百十来块的稿费。这点钱可以用来交房租电话费,但并不稳定。而且,我那会儿还没有自己的电脑,写这个需要去网吧,而且稿子写好之后可能还要改。前后一折腾,写篇稿子,拿不了几十块稿费。我安慰自己说:这只是暂时的,混口饭吃!
就在我意志坚定地要扎根北京的时候,我的天空响起了晴天霹雳。妈妈给我打电话说,我爸查出了肝癌,是早期,要动手术。老妈对我说,立刻回家。
“一花一世界,一爹一天堂。”我的脑子里装着这一句话,飞一般赶回家去。我还没混出个名堂,要是爹先没了,我下半辈子混得再好,也快乐不起来。那个时候觉得,老爸就是我的天,我所有在外闯荡的雄心壮志都没了,就想着快点儿回家,守着老爸,寸步不离。
我想,每对父子之间的感情都有过起起落落、分分合合。小时候,父亲就是偶像,就是英雄,觉得他无所不能,神勇无比。可是,自己慢慢长大了,有了主意,有了想法,就开始觉得父亲太烦、太窝囊、太老套,是那么渴望挣脱父亲的牵绊自己出去闯一番事业。特别是对于我这个从小就受应试教育“压迫”的孩子来说,我一直觉得,父亲对我的感情是随着我的考试分数变化的。考试考得好,父亲的脸色就好看些;考试考得不好,父亲就横眉冷对。我的青春我做不了主,只能按照他给我安排的道路一直走下去。我们父子俩没少争吵,高三那年学习压力最大的时候,我甚至跟他喊:“我一定要离开这个家!”我甚至在报高考志愿的时候差一点偷着报了一所新疆的大学——就是为了离开他的管束,越远越好。后来,他揪着我的胳膊,我妈在一旁哭着,我才填写了北京的这所大学——专业没得挑了,只能选个最冷门的。
一转眼,我大学毕业了,求职期间受了无数打击,还要出国留学。一个工薪家庭,能有多少存款呢?妈说,父亲让她把家里所有的钱都换成美金,放手让我出去闯。我当时还打趣说,连新疆都不让我去,这会儿怎么让我去美国了?妈说,你爸爸认为你是男孩子,应该出去见见世面,不让你去新疆不是因为远,而是因为那里不如首都好。
父亲从来不解释,从来不。他拍桌子瞪眼,骂人,也骂我。但是我逐渐明白,他是为我好。特别是在我求职、留学都失败之后,我对现实世界有了更多的认识,知道闯荡社会的不易。我开始反思,假如以后我有了孩子,我能为他付出多少,我有没有魄力把自己毕生的存款都拿出来给他去上学、去见世面?我怀疑自己是自私的,做不到。
小时候看《木偶奇遇记》,就觉得鼻子会变长的匹诺曹很好玩。长大之后返回头去看,惊呼:匹诺曹不就是我嘛?什么都不懂,不听话,爱撒谎,贪玩,不爱学习,心硬,叛逆……总要让父亲操碎了心,才幡然醒悟。木头匹诺曹变成真正的男孩匹诺曹,鲁莽的男孩孟燃,也就是这样变成男人孟燃。当一个男孩变成男人,试着用男人的思维方式去接近自己父亲的时候,又会重新跟父亲建立起更为亲密的关系。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多年父子成兄弟”。
现在的我,如此渴望跟父亲坐在一起聊聊天、谈论谈论未来的路要怎么走。所以,我恳求老天,千万不要带走我的父亲。
奋斗进行时
1我们追求事业,追求成功,生命在打拼的过程中处于上升阶段。而我们的父母,把我们养大成人,为我们奉献大半生的精力,生命是在走下坡路。80后的孩子多半为独生子女,如果出门在外,就只有父母相依相伴在家留守了。我们必须对他们多一份关爱,哪怕是一个电话,一条短信,也要让他们知道你在惦记他们。
2女孩会情不自禁地与母亲为敌,男孩会不知不觉与父亲做对,这已经不是简单的“青春期”问题。现在有个说法叫做“延长青春期”,就是很多在年龄上已经过了青春期的人,心理却依然处于青春期状态,叛逆,散漫,刻薄,与长辈人为地制造代沟。其实,用大白话说,这就是不懂事的表现,以自我为中心,不顾及家长的感受,不体谅家长的苦心,更不懂得家长意见的宝贵之处。人,总是要撞几次南墙,品尝几次失败,才知道父母的忠告是珍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