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的狙击手打枪,必定是“哒、哒、哒”,有节奏有节制地发射,菜鸟才会“哒哒哒”连发。武林中的高手也会慢慢亮出兵器和绝活,绝对不是立刻使出看家本事。年轻人只要记住这两个例子,就能够学会自我克制,藏起锋芒,低调行事。
就在我信誓旦旦准备向北京进军的时候,一个电话给了我强大的信心和动力。我在毕业前海投的简历中,竟有一份在半年后被某位世界500强的跨国集团公司的HR拿到了桌面上,并浏览了起来,于是,我得到了这样一个工作的机会。欣喜若狂!欣喜若狂!!
很多年后,当我对这个社会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当我对招聘公司也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才知道我当年的“狗屎运”其实是十分合乎情理的。我一个做人力资源的朋友对我说,他们收到的小山也似的简历,根本就没耐心一页一页地看。尤其是在北京、上海这样人才济济的大城市,学校的招牌就是他们用来初次筛选的筛子,那些一般院校的、民办院校的、非著名大学的学生,一下子就被筛下去了。然后,他们再看专业,专业不对口的、八竿子打不着的,直接又淘汰下去。这样,剩下的简历就不太多了。
有些HR会认真看一下,有些HR就看眼缘,简历照片看着顺眼的就约见面试一下,其他的就直接进碎纸机了。更有夸张的说法,HR会手里抓一把简历随意往半空一丢,散落在地上的简历就算运气差,直接pass掉,掉在桌子上的简历就算运气好,能够进入面试环节,甚至成为最后的胜出者。
当年我能够混入那家跨国集团,可能就是某天早上人力资源主管心情不错,随手抓了一把简历看看,看我的照片还算人五人六,看我毕业学校还算知名,看我没什么社会阅历干净得白纸一样,碰巧公司还缺这样一个傻子似的员工,所以,他们就让我这个萝卜去填坑了。
2004年的11月,我回到了北京,得到了一份体面的外企工作,做项目执行。转正后月薪5000元,三个月的试用期内拿80%的工资,4000块。此外,各种着装、餐费、交通费等补贴待遇另算。我从一个地下室的待业青年,摇身一变成了小白领。
我到公司的第一天,就开始出差。同行的team共六人,我是其中的项目支持。做项目执行,重在“执行”,领导怎么交代,你怎么做,就对了。而我的任务,是“支持”,别人怎么支使我,我怎么做,努力配合别人的工作,就对了。这是我以后才悟到的。可惜,在当时,我没有理解得很透彻。
由于毕业后一直失意,回家又做了那么憋屈的工作,我攒了一肚子的怨气没处发泄。这次,似乎终于找到爆发的出口,说句脸红的话,我真觉得自己有无限的爆发力和激情要把自己投入到无限的工作中去。
所以,我热情过头了。
我不知道什么是分内工作,什么是分外工作,该我管的不该我管的,我都想插一手。六个人的团队,我总害怕自己被忽略、被埋没,想尽一切办法去显示自己、突出自己。领导希望我做好“支持”工作就可以了,我却觉得自己能力大无边,可以一手遮天包办所有事。在关键问题上,我甚至与teamleader公然叫板,意愿相悖。领队、队友都在用一种嫌恶的眼神看我,然而,我丝毫没有觉察到。
回想起来,那是我最骄傲、冒进、锋芒毕露、忘乎所以的一段日子。干事业的激情冲昏了头脑,而奢华的办公待遇又让我飘飘然忘了自己是谁。当时我们出差在外,出差待遇好得惊人。我们辗转全国17个城市,每人每天都有较高的打车额度与吃饭额度,住酒店至少是四星级,单人大床,一人一间;航班只坐国航,每天11点才开工。这对一个刚从挫折中爬起来的愣头毕业生来说,是怎样的冲击?我瞬间迷失在其中。
有一晚,我躺在希尔顿的大床上,接到了家中的电话。母亲得知了我的近况,替我高兴。父亲接过电话,毫不客气地对我说:“你其实什么都不是,因为你什么都不会。你还没到享受的时候,也没到自得的时候,你现在需要学习。”我的脾气一下子暴涨,全然忘记父亲生病时我绝望的心情,冷冰冰地丢过去一句:“你就是怕我风头盖过你,你就见不得我有出息?!”
我真的太自得了。这也注定了我第一份正式工作的惨淡收场。我的性格中总是有那样纵容自己的因子,我现在已经学会了收敛它们,可那时的我不会。毕业之后的我就像虎落平阳,仿佛掉进一个深不可测的深渊。而此时此刻环境呈现天差地别,那是一种暴发户的冲击,我觉得自己终于摆脱了背运,于是我纵容自己吃喝玩乐。
回想来,那时的我是多么的可怕,没有起码的职业素养,对不起自己拿的薪水,对不起公司提供的优厚待遇,更辜负了这个想要培养我的平台。
毫无意外,我的第一份工作在我出差回来后,就夭折了——我没有通过试用期。无论我再怎么向直接领导解释、争取机会,我还是被直接扫地出门——事实上,办公室的门我都没正式进去几次,属于我的办公位子我都没正式坐上一天。
第一份正式工作,世界500强的工作,因为玩忽职守、缺乏合作精神而未通过试用期。这是我所有挫折中最大的一次。这是我23年人生里最为黑暗的一条深隙,深不见底。
奋斗进行时
1大企业喜欢要名牌大学的学生,这很正常。就像男人挑媳妇总挑漂亮的、能带得出去的一样,大企业也希望自己的员工都是高学历、高素质的人才,这样才能在对外吹嘘的时候颜面有光。虽然名牌与否不能代表你真正的实力,但是,在企业的招聘人员看来,这是最省时省力的挑选方法。当然,这种标准多半用于应届毕业生。如果你不是名牌大学毕业,也不要灰心丧气,机会总是有的。等你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有了三五年的社会阅历,工作能力动手能力显著增强,企业就会重点看你以往的工作业绩,而忽略学校、学历、考试分数这些东西。
2现在很多书教导年轻人要低调、要谦虚、要有分寸,等等。那个时候,这类书世面上也是有的,然而,我不屑去看。心里总想着:我堂堂名牌大学毕业生,读世界名著长大的人,怎么能看那些市侩功利的书。一切成功学都是伪科学,我是毫不放在眼里的。然而,现在,我恨不得教唆身边每一个年轻的小孩,特别是即将毕业走进社会的孩子,让他们多看“正经书”,学习做人做事的道理。那些都是中国社会千百年积攒沉淀下来的处世智慧。你学了英文也罢,上了因特网也罢,出国留学了也罢,最终只要你还在这个社会里生活,就要被它们支配。想让自己在这个社会上游刃有余,想少走弯路,最好悉心学习这些东西。越早学,越占先机,越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