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成功哲学演说家金·洛恩说:“成功不是追求得来的,而是被改变后的自己主动吸引来的。”的确,在工作中,总有很多的“别人”让我们很郁闷。这种郁闷可能是因为他们和你融不到一起,可能是他们不欣赏你,可能是他们不喜欢你,可能是他们不重视你。但是,与其抱怨别人,不如学会感恩,用更积极的心态去工作。
生活中处处都有不如意,靠抱怨并不能解决问题。面对不如意,与其抱怨,不如感恩。生活中充满了不如意,我们习惯了抱怨,我们常说或听到“某某的工作好轻松”“某某某怎么那么走运”等等抱怨命运的不公、抱怨生不逢时、抱怨造化弄人的话。在抱怨中,我们对自己拥有的幸福熟视无睹、不懂珍惜,单纯地放大缺憾;在抱怨中,我们患得患失、斤斤计较,把感恩的心态越抛越远。
大多数人都会觉得抱怨是很好的发泄工具,可以在面对挫折和困难的时候放松自己的心情,却往往忽略这种情绪对自己的严重影响。当然,我们都不是圣人,不抱怨是不可能的,我们能做到的是少抱怨。过多抱怨会让我们对工作丧失起码的责任心。提及抱怨与责任,有一位企业领导者一针见血地指出:“抱怨是失败的一个借口,是逃避责任的理由。这样的人没有胸怀,很难担当大任。”
在工作中,有时候,我们是可怜的“受气包”和无奈的“变形金刚”,忍无可忍也须容忍,改变自身以求容身。正如法国思想家卢梭所言,忍耐是痛苦的,但它的果实是甜蜜的。
一个秀才进京赶考,他梦到自己在墙上种白菜,算命的解梦说:“高墙上种菜那不是白费劲吗?”劝他还是回家算了。秀才听后心灰意冷。后来,有位店老板听到后乐了:“墙上种菜不是高种(中)吗?”秀才于是振奋精神参加考试,居然中了个探花。
同样,杯子里有半杯水,一个人看见会说:“哎,只有半杯水了。”而另外一个人则说:“啊,还有半杯水呢!”
其实,事物都有其两面性,问题就在于当事者怎样去看待它们。这就是对待事物的不同的心态,前者是抱怨而悲观的,而后者则是感恩而乐观的。
是的,一个人面对失败所持的心态往往决定他一生的命运。积极的心态有助于人们克服困难,使人看到希望,保持进取的旺盛斗志;消极的心态使人沮丧、失望,对生活和人生充满抱怨,自我封闭,限制和扼杀自己的潜能。
不要抱怨玫瑰有刺,要为荆棘中有玫瑰而感恩。没有一项工作是完美的,也没有一项工作会让一个人完全满意。我们做不到从不抱怨,但我们应该让自己少一些抱怨,而多一些积极的心态去努力进取。
人生不会没有磨难,正像是生活的五味瓶中不会没有苦一样。如果人生中没有幸福和成功,那就不值得人们去向往。但在我们获得幸福和成功前,所有的酸和苦却是一种必然。它们在丰富我们的人生,也能让我们在品尝“甜”的那一刻更明白“甜”的意义和自己的辛酸历程。人生需要幸福,也会遭受苦难的洗礼,然而正是因为这些苦难和折磨,我们才能看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并在对不足和缺点的超越中,完善自我、超越自我。
当下的任何困难,都不会是人们永远的障碍。因此,面临困境时,不必过分地悲伤落泪。有泪水不可怕,更重要的是去坚持一下,让情绪化成一种力量,相信明天的太阳。人生充满了苦难与幸福,当我们在幸福时,不要忘形;当我们处在苦难中,不要忘了明天。人在逆境中,需要的就是坚守,再大的苦也可以微笑,再多的委屈,也可以去接纳。人生没有迈不过的坎儿。我们可以走出生活的阴霾,并用积极乐观的眼睛重新审视这个世界。
我们可以看到,生活并不是只有苦难,缺少美好,也许我们是在抱怨中让自己失去了力量,在消沉中让自己失去了勇气。懂得坚守,学会发现,勇于奋斗,逆境才会成为更甜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