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不要割断我们的文化之根(2)

为中国加油:21世纪公民读本 作者:周晓柏


现在我们很多人就是这个不识货的老太太,不愿了解、贴近中华传统文化,连自家宝贝都不认识,把“金蛋蛋”当“土疙瘩”。当然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很多,第一个应该是很多人对文化本身的认识不够,对发展经济的目的认识不够,盲目崇洋,盲目媚外。

外国的经济比我们强很多,很多人也就以为外国的文化也比我们的先进,于是造成我国传统文化的缺失。现代文明的标志被许多人错误地理解为科学技术的文明,科学技术强、文化就先进的错误观念已经影响了许多人。

如果将高科技比作立国之骨,市场经济比作立国之肉,那么民族文化将是立国之气。

三者互相依赖,缺一不可。气强则筋骨健壮,气弱则根基动摇。而气之不存,骨肉焉附?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如果中国今天的战略性发展失去人文精神与素养的滋润,尤其是属于中国自身的文化精华的滋润,那么中国文化最终将失去自己的根基和特色,可悲地被西方文化同化。

如果不能掌握我们民族文化的核心优势并持续发展的话,在当前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我们拿什么去和强大的美国文化、发达的日韩文化去竞争抗衡?难道再过50年,中国人真要到国外才能找到中国文化的根?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薪火相传的宝贵财富,是我们这个民族的血脉,是我们这个民族的脊梁,没有了深厚的传统文化,我们会变得野蛮、愚昧,缺少了对传统的了解和认识,我们将变得浅薄、无知。

越来越多的人为“传统”振臂疾呼的时候,有没有想过“传统”不是一个空泛的口号,不是一个抽象的符号。更多的时候,“传统”就是一种做事的态度和风骨。

对于一个国家而言,非物质遗产的影响是远远大于物质遗产的,因为物质化的遗产是会消失的,与此相反,非物质化的遗产是“不以尧存,不以舜亡”的。

一个民族之所以会成为一个独特的与其他民族不同的民族,不是因为有众多的物质化的民族遗产,而是由于有众多的独特于其他民族的非物质化的遗产。如今世界的全球化加强了,但是全球化并不是像农作物品种改进那样简单,而是各个文化的竞争、融合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谁占有了更多的文化优势,谁就会在未来的世界中占有更多的实实在在的利益,其国家的影响力也就越大。

在“全球化”日趋盛行的今天,我们必须认定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培养高度的文化凝聚力。在吸纳外来优秀文化的同时,保持自己民族文化的特色,为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做出贡献,毕竟只有具有民族性,才会具有世界性。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没有自己的文化传承,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

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和繁荣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是中国人民精神风貌的集中展现。

深入挖掘和利用传统文化中的道德精髓,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对于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何鲁丽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