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4节:仁宣两朝纪事(7)

明朝四季 作者:赵柏田


1430年春天,朱瞻基陪同太后(仁宗张皇后)拜谒皇陵,召杨士奇、杨荣、杨溥、金幼孜、蹇义及英国公张辅等一干亲信大臣陪同。皇帝在结束仪式后的一场私人谈话中告诉杨士奇,太后对其颇为欣赏,因为仁宗在世时只有杨不惮触忤敢于直言,皇帝说,太后还教诲他要像先帝一样善于接纳各种不同意见。杨士奇对皇帝转述的太后的这番话极为感佩,称之为“盛德之言”。

以帝国幅员之大,各地经常发生旱涝灾害,一遇灾情杨士奇就请皇帝下诏宽恤,通过减少官田、理冤滞、汰工役等实事来关心民生。为示对大臣的优渥,某个晚上朱瞻基微服出行造访了杨宅,杨士奇感激涕零之余,又忍不住埋怨皇上太不把自己的万乘之躯当回事了,“陛下奈何以社稷宗庙之身自轻?”皇帝倒是回答得轻描淡写,我突然想起要和你说一句话,所以就过来了。几天后,抓获了两个盗贼,皇帝这才检讨起自己那一晚的冒失行动,对杨士奇说“今而后知卿之爱朕也”。

“东杨”杨荣于1400年考中进士,初任翰林院编修。1402年靖难之师进入南京城时,他在迎谒时拦住朱棣的马,大声说,殿下是先祭拜皇陵,还是先即大位?这一喊提醒了朱棣,赶紧跑去皇陵拜谒,自此以后他得到了朱棣的赏识,入直文渊阁。朱棣曾派他去甘肃经画军务,回来后把山川形势、军民情况详细上奏,时值盛夏,朱棣亲自为他剖瓜慰劳。杨荣素以警敏著称,虽为文臣却能知兵,“能知边将贤否,厄塞险易远近,敌情顺逆”,朱棣北征时多次命他与胡广、金幼孜等随驾扈从,赞画军务。在军中时,朱棣常称他“杨学士”,不直呼名字,可见器重之深。

1413年,大军北征瓦剌,朱棣苦于军粮短缺,杨荣建议“择将屯田,训练有方,耕耨有时,即兵食足矣”,深得朱棣赞同。1416年,杨荣与金幼孜俱进翰林学士,1418年,命杨荣掌翰林院事,1420年进文渊阁大学士。1424年,在朱棣对北部边境的第五次大规模军事行动中,杨荣作为军事高级顾问再度随驾,大军抵答兰纳木儿河,蒙古骑兵早就闻风而逃,加上寒潮来袭,军粮运输不济,军士因寒冷、饥饿自然减员十之二三,杨荣等建议班师,此时朱棣已因过于疲乏再加寒气入侵得病,至榆木川,终于抱着没有扫尽蒙古骑兵的遗憾去世。在这危急紧要关头,杨荣与金幼孜等议定,六师在外,去京师尚远,秘不发丧,一边火速遣人到南都请皇太子北上登基,为仁宗坐上皇位立下了汗马功劳,因此一节,史传上他“谋而能断”。仁宗一即位,即进他为太常卿,寻进太子少傅、谨身殿大学士。仁宗享国不及一年去世,朱瞻基即位没多久,汉王朱高煦谋反,杨荣以一个军事家的谋略意识到只有御驾亲征才能避免重蹈覆辙,力主宣帝亲征,终奏大捷。因长年厕身行伍,鞍马劳尘,杨荣的身上多了一般文臣所没有的豪爽,“疏闿果毅,遇事敢为”。时人都称杨荣处国家大事,堪比唐时宰相姚崇,而他的不拘小节也有类似,这使他收获了众多的友情——“性喜宾客,虽贵盛无稍崖岸,士多归心焉”。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