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谈文学书籍装帧和插图

相约在书店 作者:范用


作为一个出版工作者,总觉得对作家有点抱歉,我们的书印得不够好,特别是文学作品。我认为文学作品应该印得比一般的书要好一点。

我看到很多外国的书,文学作品,小说、戏剧、诗,在出版方面给予很高的待遇,最好的纸张,最好的装帧,而且把它与那些大量印的书区别对待,使人一拿到手就知道,啊!这是文学作品。我们呢?我干了多少年出版工作,就没有印出几本像样的书。只有一本自己比较满意的:巴金先生的《随想录》精装本。巴老曾经来信说:“真是第一流的纸张,第一流的装帧!是你们用辉煌的灯火把我这部多灾多难的小书引进‘文明’书市的。”那才像一本书,巴老满意,我很高兴。

我买了很多文学书,总觉得我们出版社应该多想一想,能不能使文学作品用好一点的纸张,装帧设计好一点?

外国文学作品,外表很朴素。董鼎山有一篇文章说:作品好坏,不靠封面,不靠颜色多。我还在《世界文学》上看到一篇翻译文章,说外国文学作品的封面不能超过两种颜色,多了就不好。有的颜色,红颜色、黄颜色,文学作品不用这两种颜色,用冷颜色。每个国家情况不一样,我们不必照搬。

这就使我想起巴金先生的文化生活出版社,他印的书,“译文丛刊”,《死魂灵》的封面就只有黑颜色三个字。“文学丛刊”,曹禺的《雷雨》、《日出》,封面简简单单,除了书名、作者名,没有更多的东西。一直到现在,也还觉得非常好。台湾《联合报》副刊主编痖弦十几年前春节给我寄来的贺年片上写有一句话:“直到现在我还觉得三十年代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的‘文学丛刊’、‘文学生活丛刊’是最美的。”

当然,我们的封面也不能搞得太简朴,因为中国的读者习惯热闹一点,我们要照顾读者的需要,照顾发行工作,封面还是要设计得好一点。

英国、法国、德国出版的文学作品的封面,很少形象,小说没有把形象印在封面上的。我们出版的《安娜·卡列尼娜》,封面上印了两个妇女的形象,看上去像电影招贴。外国文学书的封面比较朴素,不像儿童读物、实用书那样。可以加一个包封,印得热闹一点,设计得很吸引人,还印上内容介绍、作者的像。卞之琳先生跟我说过,作者不好意思把印有自己照片的书送人,如果印上了,我就不好送人,要撕掉,印在包封上,可以把它拿掉。作者不在世了,作者照片当然可以印在书上。

总之,文学作品的封面,基本上要朴素一点。为了市场需要制造的那些所谓文学作品,是另一码事,封面花里胡哨,反正藏书家是不要的,看过就扔掉了。但是真正的文学作品,是要摆在书架上书房里的。

再一点,我希望文学作品考虑插图的问题。人民文学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是重视插图的,它们出版的《青春之歌》、《红岩》,插图是版画。苏联出版的文学作品几乎都有插图,很精致的插图,我看到很多,如《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静静的顿河》、《毁灭》。法国出版的雨果的《巴黎圣母院》就有几十幅很精致的蚀刻画插图。大家知道,鲁迅先生曾经将果戈理《死魂灵》一百多幅插图引进中国出版,不遗余力。

我们有些书也有插图,比如鲁迅的作品,茅盾的作品,老舍的作品。我们也有很出色的画家画的刻的插图非常之好。孙犁先生有一本《铁木前传》,插图非常好,可惜现在不见了。为什么文学作品插图少?大概作家认为,你能给我出书已经很不容易,我不好更多要求你,要插图会耽误出书时间,要增加成本。但我们出版社,应当主动考虑这个问题。有时初版来不及,再版的时候,特别是已经得到好评的作品,能够站住的作品,再版的时候是不是可以考虑插图?

怎样组织美术家画插图?外国有专门画插图的美术家,中国好像还没有。出版社要主动做这件工作,组织美术家,把小说送给他们看,给他报酬,我想他是会同意画的。我们出版工作者要为作家服务得更好一些,对文学作品插图多下一点工夫。

在一个座谈会上的发言摘录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