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附录

好教师赢在好口才 作者:王一铭


 

附录

世界著名教育家简介及著作

约翰·杜威(1859—1952)

美国早期机能主义心理学的重要代表,著名的实用主义哲学家、教育家和心理学家。他生于佛蒙特州,在佛蒙特大学读书。后来他在霍普金斯大学的赫尔门下学习。

1884年杜威获取博士学位后在密执安和明尼苏达大学任教。1886年他出版了第一本美日心理学教科书,在当时很受欢迎。先后在芝加哥大学、哥伦比亚大学任教,直到1930年退休。后期主要研究把心理学应用到教育和哲学方面,宣扬他的实用主义哲学和教育学思想。

主要著作

《哲学之改造》《民主与教育》《我的教育信条》《教育哲学》《明日之学校》《儿童与教材》《心理学》《学校与社会》《经验和自然》《经验和教育》《自由和文化》等。

康斯坦丁·德米特里耶维奇·乌申斯基(1824—1871)

俄罗斯教育科学奠基人。毕业于莫斯科大学。曾任法律专科学校教师、孤儿院教师、斯莫尔尼贵族女子学院学监。曾因倾向进步而被解职,并被遣送出国,滞留国外达五年之久。

主要著作

《人是教育的对象》《论公共教育的民族性》《儿童世界》《祖国语言》《乌申斯基教育文选》。

瓦·阿·苏霍姆林斯基(1918—1970)

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出生于乌克兰共和国一个农民家庭。就读于波尔塔瓦师范学院函授部。1948年起至1970年去世,担任一所农村完全中学——巴甫雷什中学的校长。自1957年起,一直是俄罗斯联邦教育科学院通信院士。1968年起任苏联教育科学院通信院士。1969年获乌克兰社会主义加盟共和国功勋教师称号,并获两枚列宁勋章、多枚乌申斯基和马卡连柯奖章等。

主要著作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巴甫雷什中学》《公民的诞生》《失去的一天》和《给女儿的信》《学生的精神世界》等教育专著。

列·符·赞科夫(1901—1977)

苏联著名教育家、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1917年秋他中学毕业后,即担任乡村小学老师。后来考取了莫斯科大学心理学系,毕业后留任教于该校心理研究所,从事心理学和有缺陷儿童教育的研究。卫国战争期间,从事苏军颅脑重伤战士语言机能的治理和恢复工作。但他始终没有中断有关记忆、教学论问题的研究。

主要著作

《教学与发展》《教学论与生活》《和教师的谈话》《论教学论研究的对象与方法》《论小学教学》等。

赫伯特·斯宾塞(1820—1903)

英国社会学家,哲学家。社会进化论和社会有机体论的代表人物。出生于英国德比郡的教师家庭。幼时体弱辍学,由父亲施教,未受正规学校教育。1837—1848年担任铁路工程师。1848年任伦敦《经济学家》杂志助理编辑。1853年他的教父去世给斯宾塞留下大笔遗产,从此潜心著书立说。

主要著作

《社会静态论》《人口理论》《心理学原则》《合成哲学系统》《第一项原则》《教育》《人对国家》等。

让·雅克·卢梭(1712—1778)

法国伟大的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是18世纪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启蒙运动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生于瑞士日内瓦一个钟表匠的家庭。出生后不久母亲离开人世。10岁时,父亲被逐放,离开日内瓦,孤苦伶仃的他一人生活。16岁时,只身离开日内瓦,长年做临时工,漂泊四方。30岁时第戎科学院开展了一次有奖征文活动,题目是《论科学与艺术是否败坏或增进道德》,卢梭的论文获得头等奖,使他顿时成为一代名人。

主要著作

《论科学与艺术》《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新爱洛伊斯》《社会契约论》《爱弥儿》《山中书简》《忏悔录》等。

让·皮亚杰(1896—1980)

瑞士著名儿童心理学家,发生认识论创始人。皮亚杰的大量研究,提供了儿童心理发展的丰富的事实材料。皮亚杰自1918年获得博士学位后,任教于日内瓦大学。先后当选为瑞士心理学会、法语国家心理科学联合会主席,1954年任第14届国际心理科学联合会主席。此外,皮亚杰还长期担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领导下的国际教育局局长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之职。皮亚杰还是多国著名大学的名誉博士或名誉教授。

主要著作

《儿童的语言和思想》《儿童的判断和推理》《儿童关于世界的概念》《儿童的物理因果概念》《儿童的道德判断》《儿童智慧的起源》《儿童现实概念的构成》《儿童符号的形成》《智慧心理学》《从儿童到青年逻辑思维的发展》《儿童逻辑思维的早期形成》《发生认识论导论》《发生认识论原理》。

铃木镇一(1898—1998)

铃木教育体系的创始人,世界著名优秀音乐教育家。铃木镇一在东京完成学业后,留学德国柏林,跟随卡尔·克林格尔教授学习小提琴演奏8年。1928年与妻子回到日本,开始演出和教学活动。创立了世界著名的“才能教育研究会”(Talent Education Research Institute)。铃木镇一主张通过儿童早年良好的音乐教育,培养个性优雅、才能卓越、全面发展的新一代青年,他的教育理念引发了世界范围的教育革命。铃木音乐教学法与奥尔夫教学法、柯达依教学法并称世界三大音乐教学法。

主要著作

《神童作坊》《莫扎特风暴》《儿童早期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铃木小提琴教材》《铃木大提琴教材》等。

玛丽亚·蒙台梭利(1870—1952)

意大利幼儿教育学家,蒙台梭利教育法的创始人。她的教育法建立在对儿童的创造性潜力、儿童的学习动机及作为一个个人的权利的信念的基础之上。

主要著作

《教育人类学》《蒙特梭利教学法》《蒙特梭利手册》《童年的秘密》《新世界的教育》《发现儿童》《吸收性心智》《教育之重建》《家庭中的儿童》。

扬·阿姆斯·夸美纽斯(1592—1670)

捷克教育家,是人类教育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生于尼夫尼茨城的一位磨房主家庭。12岁时失去双亲成为孤儿,被寄养在亲戚家中。21岁进入德国海德堡大学,第二年因病中途辍学,后到外地疗养,完成了学业。夸美纽斯回到捷克后担任普雷拉乌拉丁语学校的校长,热诚地献身于教育事业,专心研究教学改革问题。

主要著作

《泛智学校》《论天赋才能的培养》《母育学校》《语言学入门》《大教学论》等。

阿道尔夫·第斯多惠(1790—1866)

德国教育家。中学毕业后,先后进黑博恩大学、蒂宾根大学学习数学、哲学和历史学。1811年大学毕业,不久获博士学位。先后担任梅尔斯师范学校和柏林师范学校校长,任职期间积极推进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改革,使这两所学校成为当时德国的模范学校。1848年担任全德教师联合会主席。因其终生从事师范教育,致力于发展国民教育,被誉为“德国教师的教师”。亲自创办了《莱因教育杂志》。

主要著作

《德国教师培养指南》《教育的理想与可能性》。

参考书目

[1]李少聪·口才成功案例全集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812

[2]何书红·演讲与口才知识全集北京工大学出版社,20052

[3]石贤玮·教师口才概论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510

[4]白德雄·陶行知师德理论及其当代价值人民出版社,20102

[5]黛安娜·罗曼斯,卡伦·科尔伯格欢乐课堂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1

[6]廖丽芳·教师教学情境创造力策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9

[7]张文质,孙明霞课堂因生成而精彩江苏教育出版社会,20106

[8]邓小华,教育的智慧与情怀——从教育的基本规律出发同心出版社,20082

[9]王升,如何形成教学艺术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7

[10]曹长德,教育学案例教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87

[11]陈传万,何大海教师口语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87

[12]闫玉,双李奕反思教育习惯同心出版社,20051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