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0.一名兽医和他的"半社会主义论"(1)

中国模范生 作者:胡宏伟


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召开。题为《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的大会政治报告,迅速引起了国内乃至国际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备受瞩目的焦点,是这一政治报告第一次系统地阐述了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以为不经过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就可以超过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革命发展问题上的空想论,是'左'倾错误的认识根源。"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中国改革理论的基石,是中国革命历经曲折坎坷后获得的真知。这一评价并不为过。

耐人寻味的是,中共十三大召开前25年,在与李云河包产到户的永嘉县相距不足100公里的地方,有一位年轻人书写了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如出一辙的《半社会主义论》,而且居然斗胆想和毛主席对话。

他,就是冯志来。

1955年1月,20岁的冯志来从农校毕业,被分配到瑞安县农林科工作。5年后,作为摘帽右派分子,他被驱赶到偏僻的老革命根据地湖岭区农技站。

"大跃进"的狂想令年轻的冯志来感到迷茫,饥荒遍地的三年灾害深深地刺痛了他的双眼。

难道这就是社会主义?在生产力水平极端落后的中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什么是我们眼前的出路?

一个年轻的灵魂在厚重的马克思主义著作和沉重的现实之间徘徊。

"真理只有一个,而究竟谁发现了真理,不依靠主观的夸张,而依靠客观的实践。"在昏黄的煤油灯下,冯志来以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中的这段名言,为自己的《半社会主义论》破题。

"我们仍旧是一个经济落后的国家。如果我们将旧中国既有资本主义性质又有半封建小农性质的经济称作半资本主义经济,那么现在我们也可以说我们目前的经济是半社会主义性质经济。"

"中国不能通过资本主义而后进入社会主义,这是早有人论证过的,但是它也不可能马上进入社会主义。只有通过半社会主义的相当长的发展阶段,才能完成社会主义建设。这是由中国的生产力状况所决定的。"

基于对半社会主义生产力水平的精确判断,冯志来大胆直言:"我认为包产到户确实是唯一出路。这样做,完全是从中国现阶段生产力水平出发,完全是为了调动农民的劳动自觉性……这是6亿人民的呼声!"

1962年4月21日,《半社会主义论》完稿。一周后,冯志来踏上了北上的列车,之后在北京前门附近的一家小旅馆住下。他将文稿分送给了中共中央、《红旗》杂志和《人民日报》,并在所附的信笺上抄录了文天祥的千古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