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15页。
包产到户大丰收后的浙江农户在堆满番薯的晒场上拍摄"全家福"
中共农村问题元老杜润生1997年10月在温州雪山饭店
1991年重回永嘉县考察的李云河(左)
冯志来
杨木水
陈新宇
第二章
我们来了
若真想要是一次解放
要先剪碎这有过的往
我要的一种生命更灿烂
我要的一片天空更蔚蓝
我知道我要的那种幸福就在那片更高的天空
我要飞得更高,飞得更高
--歌手赵传:《飞得更高》
村村点火 户户冒烟
1980年年初,钱塘江畔一望无际的芦苇仍旧满目枯黄。江边风大,极冷。鲁冠球的心却从来没有这么热乎过。
后来鲁冠球回忆说,那一天,他作出了自己40年经营生涯中最重要的决定:将厂门口的四块牌子摘掉三块,只留了一块--宁围万向节厂。
被摘掉的三块牌子分别是:宁围农机厂,宁围轴承厂,宁围铸钢厂。宁围地处钱塘江南岸,一片由激流澎湃的钱江大潮挟裹而来的泥沙堆积而成的滩涂平原。贫瘠的沙地种不了稻米,只能种些棉花、络麻、花生。但对于办工厂来说,这片长不了稻米的沙地倒成了足以施展拳脚的广阔天地。
那一年,鲁冠球35岁,他的工厂已经开办11年了。
虽然,鲁冠球后来以中国农民企业家第一人享誉海内外,但这个农民的儿子从小就对当农民种棉花了无兴趣,他最大的梦想是进城去,当工人。1958年,经姨妈托人说情,鲁冠球成为萧山县城厢镇铁器社的一名打铁学徒。美梦才做了3年,大跃进带来的大饥荒迫使他不得不卷起铺盖回乡。
城里注定是去不了了,可下地干农活却是他极不愿意的。1961年,鲁冠球搭起草棚开了第一间自行车修理铺。1967年,他用自己修车攒下的一小笔钱,挂在大队名下,开办了产权模糊的宁围金一五金厂。工厂的工人除了妻子章金妹,还有5位同村的庄稼汉;全部资产就是几只打铁的大铁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