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2.早春的萌动(2)

中国模范生 作者:胡宏伟


从个体修车铺到产权属性不明的打铁铺,在"割资本主义尾巴"的严厉审视目光之下,鲁冠球觉得越来越无地自容了。1969年,毛主席号召广大农村要"社社实现机械化,农机维修不出社",急于做出点政绩的公社领导居然也盯上了鲁冠球的打铁铺,双方一拍即合。于是,鲁冠球和他的6名创业元老带着用血汗换来的价值4000元的打铁铺,投身集体的温暖怀抱,大门前的招牌--"宁围公社农机厂"从此金光闪闪。这一年,也成了后来大名鼎鼎的万向集团的创立元年。

直到此时,对于未来的宏图大业,鲁冠球仍颇感茫然。那个时候,他的办厂方针还是接到什么活练什么摊,凡是与铁沾上一点边的,自己能力又可以达到的,通通都干。犁刀、轴承、铁耙、万向节,产品五花八门都有。大门口的招牌也加到四块,猛一看,相当威风。

到1980年,鲁冠球的工厂已经从7个农民的铁匠铺增加到员工400多名,年产值400万元左右的大工厂。

此时的中国乡村,数十年来一成不变的东西正在悄然改变。

早在"四人帮"被粉碎的1976年底,全国已经有10?郾62万个社队工业企业,当年产值达到了243?郾5亿元。国家农业部在那一年建立了人民公社企业管理局,整个中国大陆除西藏之外,省级社队企业管理机构相继成立。

到1978年末,全国有94?郾7%的公社和78?郾7%的大队办起了企业。社队企业发展到152?郾4万个,当年社队企业总收入达493?郾1亿元,占人民公社、生产大队和生产队三级组织经济总收入的29?郾7%。

1979年7月,国务院颁发《关于发展社队企业若干问题的规定》,给予社队企业税收优惠、奖售补贴和资金扶持。

在浙江,1980年时包产到户已开始暗潮涌动;以服务30里地范围内农业机械化为名创办的社队企业,纷纷突破笼子,日渐明目张胆地向与国有工业争原料、争市场的各种加工领域顽强地渗透。松动引发的变革,开始长出第一棵嫩芽。

一向有着极好"嗅觉"的鲁冠球发现,大干一场的机会来了。

干什么?怎么干?问题还是没解决。左思右想,鲁冠球认定必须清理门户,捏紧拳头搞专业化生产。于是,就有了本章开头的那一幕:农机厂、轴承厂、铸钢厂的招牌不见了,"宁围万向节厂"几个大字赫然而立。

几乎决定了鲁冠球此后创业命运的"万向节"又是何物?这只看上去并不神奇的貌似十字架的东西,是汽车传动轴与驱动轴上的连接器。因为它在旋转中可以任意地变换角度,所以被称为万向节。正是这只看上去并不神奇的万向节,将鲁冠球推上了走向世界的通天大道。他的命运从此与现代汽车大工业紧密相连,并最终成为福特、通用、克莱斯勒等国际巨头的贵客。

当时还是草根创业者的鲁冠球何以能一步登天?选定万向节的那一刻又发生过什么?这成了许多追访者的难解之谜。

1995年5月15日,鲁冠球迎来了一位最尊贵的客人--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考察万向集团。

走在设备先进的车间里,总书记一边仔细察看,一边向身旁的鲁冠球提了个问题:"老鲁,你当时为什么看中了万向节这个产品呢?"

鲁冠球脱口而出:"当时选中万向节并不是科学的决策。"

总书记饶有兴趣地扭过头来,谁也不知道老鲁接下去说的是什么。

鲁冠球无非是实话实说:"只是当时社会上需要什么我们就生产什么。"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