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想成为销售冠军,就必须养成搜寻客户的习惯,保证拥有充足的客户源,这样才能把业务深入地开展下去。
销售人员要想做好业务,就必须拥有一笔可贵的潜在客户资源,但是总有许多销售人员为这个问题而苦恼,他们不知道该怎样去寻找客户,经常抱怨说:不知道这些客户都藏在哪了?其实,每种产品或是每一个销售人员所面临的客户群都是非常宠大的,并且许多客户就在自己身边,关键是要养成搜寻客户的习惯,用心去寻找。
1到本公司内部去搜寻客户。
一般来说,公司的市场部、公关部或是售后服务部都是经常和客户打交道的部门,所以,从那里可以获得一部分潜在客户的资料;销售部门的主管或是经理也会把一些潜在客户的资料提供给手下的销售人员,当然,如果我们在平时的业绩很出色,那么得到这种资料的机会自然也会更多。另外,公司内部其他产品线的销售人员也可能为我们提供一些类似的信息。不过,要想获得这些信息,必须满足一个条件,那就是要和这些部门的人处好关系,关系处到位了,我们想要的资料自然会源源不断地向我们涌来。
除了以上说的几种从公司内部找到潜在客户的渠道以外,我们还可以借助公司内部的其他信息找到我们的客户。比如,一般情况下,销售型的公司都会订购一些与产品或是销售相关的书刊、杂志或是专业书籍。在这些资料上面有许多潜在的客户信息,经过分析和筛选之后,相信我们可以收获不少。
2到各种媒体中搜寻客户。
报刊杂志、广播电视、互联网,这些存在于各个角落的媒体是潜在客户更大的“藏身地”之一。
报刊杂志主要是指相关的工具书和大黄页,涉及各行各业,无论我们是从事哪个行业、哪一种产品的销售,相信都能从中找到有用的客户信息。在平面媒体中,报纸的更新速度是最快的,一般都是每日一期,相比之下,上面所隐藏的潜在客户信息应该是更“新鲜”的,所以我们千万不要错过。不过,跟报纸比起来,书刊杂志也有一定的优势,比报纸更具专业性和针对性。
如今,网络的触角已经伸及社会生活的细枝末节之中,几乎每家公司都有自己的网站或网页。所以,互联网绝对是潜在客户藏身的另外一个“大本营”。我们要做的只是轻轻点击鼠标,就可以一切尽在掌握中了。
除了上面所说的这几种大众意义上的媒体之外,还有一种另类“媒体”不得不提,那就是商品的外包装。一般情况下,商品的外包装上除了会印有自家企业的简介,包括名称、地址、联系方式等信息之外,同时还会注明该产品的生产原料等信息。如果在这些生产原料当中,正好有我们们公司所销售的产品,那么,我们的潜在客户就会因此“显形”了。
3到展览会、信息交流会去搜寻客户。
为了能使自己的产品有效地销售出去,许多商家都会通过举办和参加各种展览会或是信息交流会的方式来推荐自己的产品。展览会、信息交流会的最显著特点就是直观和直接,这样就可以吸引更多潜在客户的参与。在面对面交流的情况下,我们可以获得更多也更准确的客户信息。
4借助市场调查员的帮助搜寻客户。
市场调查员通过调研,掌握的一般都是第一手的市场信息,所以他们手中的信息不仅多而且全面、详细,成单率自然也很高。一般来说,市场调查员分为专职和兼职两种。
专职的市场调查员一般都是公司雇用的,即全职员工。他们在工作时,都是以公司的名义进行调查、寻找信息,所以相关工作比较容易开展,获得信息的渠道也自然很多,并且与一些对产品需求量较大的一些公司机构、中间商、代理商等也更熟悉。
兼职的市场调查员一般都是销售人员个人雇用的,他们大多都有正式的工作,只是利用业余时间来帮助销售人员进行市场调查,所以属于兼职的。虽然是兼职,但由于他们可以提供本公司的产品需求信息,还可以利用自己的社交关系广泛地寻找潜在客户,所以对销售人员来说,也是不可或缺的。
5到各种社团组织中搜寻客户。
如今,各种名目的社团随处可见,而且其中有许多社团非常专业,参与其中的会员都是某一个行业或领域内的专业人士。作为一名合格的、负责任的销售人员,我们一定要抽出一部分时间去参加与行业相关的一些社团组织,在这些组织当中,我们不仅可以学到更多的行业知识,更重要的是还能找到我们想要的潜在客户。不过,有一点要切记,那就是不能带着过于明显的商业目的或者较强的功利性去参加这些社团,否则会引起其他会员的反感,从而让我们无功而返。
俗话说:“习惯成自然。”当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养成了搜寻客户的习惯后,就会发现,原来寻找客户是如此简单而又轻松的事情。
1客户是无处不在的,只要我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并且积极地付诸行动,那么无论他们藏身何处,都逃出不我们的“手掌心”。
2搜寻客户的习惯贵在坚持,只要我们能够持之以恒地进行客户资料的积累,就一定会有收效。
处处留心,创造机会
销售员如果能处处留心,创造机会,广结人缘,那么就再也不用发愁没有客户了。
客户在大多数情况下都处于“隐藏”状态,他们不会主动跑来购买我们的产品,这就要求销售员做一个有心人,善于通过各种渠道发现客户,并且将这些潜在客户挖掘出来。关于这一点,乔·吉拉德告诉了我们一个非常简单却非常实用的方法。
乔·吉拉德被誉为“世界上最伟大的销售员”,至今还没有人能打破他的销售纪录。
他成名之后,找他买车的人不计其数,有的人甚至要等上两个半月才能获此“殊荣”。或许很多人都会感到奇怪:他不也是普通人一个吗,怎么会有如此大的魅力,让客户对他这样厚爱?从下面这个小故事中,相信我们会受到许多启发。
有一次,乔·吉拉德去演讲,现场大概有2500名观众。演讲开始后,他说:“在座各位,你们想成为世界第一名的销售员吗?”
“当然想。”观众们异口同声地回答说。
“那么请问各位,你们手中现在有我的名片吗?”他接着问。
“有!”
“有几张呢?”
“有一张。”
“我有三张。”
“我有一整沓!”观众们热烈回应着。
“一张?三张?一沓?不,各位,这还远远不够。”乔·吉拉德大声说。
说着,他解开西装的扣子,站在前面的观众看到在他的西装口袋里装满了密密麻麻的名片,数不胜数。接下来,他便开始散发名片。一会儿工夫,他就在现场散发了将近三千张名片。
最后,他大声说:“各位,这就是我成为世界最伟大销售员的秘诀!”
乔·吉拉德是想通过这一举动告诉人们,认识我们的人多了,还怕没有客户吗?俗话说,水涨船高,结识的人数越多,其中能够成为客户的人数也就越多。所以,在概率确定的情况下,作为销售人员,我们要做的工作就是结识更多的人,广泛收集潜在客户信息,有效地评估我们和客户之间关系的进展以及存在的问题,从而制订相应的对策,不断改进方法,广结人缘。
法国亿而富(TotalFinaElf)机油前总裁,每年都定下目标,要与一千个人交换名片,并跟其中的两百个人保持联络,跟其中的五十个人成为朋友,完全遵循的就是大撒网的法则。他曾经说过,业务上的客户就在身边,关键是要有潜在客户资源经营的意识,用心寻找,用心经营。
这位总裁的选择可能会有一定的范围、条件,然而对于我们来说,要取消这个限制,尽可能最大限度地结识陌生人。我们可以根据潜在客户发展规划,列出需要开发的潜在客户所在的领域,然后,再通过现在的人脉支持者帮助我们寻找或介绍我们所希望认识的人,并积极创造机会,同时积极采取行动。比如说,参加各种宴会的时候,我们可以提早到现场,那绝对是一个认识很多潜在客户的机会;或者在参加某项活动的时候,尽量要多与别人交换名片,同时还要充分利用休会的间隙与别人多聊几句;在外出旅行过程中,也要善于主动与他人沟通。这些都是我们挖掘潜在客户的渠道。
某健康饮水器销售员小陈业务做得非常棒,是老板跟前的红人,同事们都知道这是因为她拥有一大把客户资源,但就是不知道她是怎么开发的。
在年终的工作总结大会上大家一致要求小陈给大家“指导指导”,小陈是这样说的:“我为了让自己的产品最大限度地在市场上亮相,通常都要参加各种各样的聚会、活动等,我这样做的理由是,光靠自己不可能结识太多的人,我只有尽自己所能认识更多的人。在聚会、餐馆、闲逛、电影院、球场、乘车等公共场合,多接触人,得到联系方式,和他们聊天时发现潜在客户,然后紧追不舍。另外,我还加入了‘××健身俱乐部’,凡是注意身体健康的,没有不注重饮水健康的,事实上,在俱乐部的那些人连喝纯净水和喝矿泉水的时间都限制得非常科学化。自然而然,在那里,我这个‘做健康饮水的’认识了更多关注身体健康的群体,也就获得了比大家多的潜在客户资源。”
当然,寻找客户并不只限于一些社团组织或是业主俱乐部,其他一些像棋艺社区、计算机信息论坛,甚至是未婚联谊俱乐部等也都是值得我们“开垦”的领域。不过,在与这些人交往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尺度的掌握,以免导致反效果。
另外,参加某个社团组织的时候,如果能通过各种渠道或是手腕谋到一个理事长、会长、秘书长等组织者的角色,那对我们工作的开展则是更有益处了。如此一来,我们便得到了一个为他人服务的机会。在为他人服务的过程中,我们就可以更方便地增加与他人联系、交流、了解的机会,潜在客户也就在自然而然中不断增加。
除了通过一些社团组织来认识更多的人之外,用赠品来换取潜在客户资料也是由来已久的一种方法,而且有时候它的成效也是非常好的。大街小巷、展览会经常有这样的情形——几个穿工作装的销售员主动招呼行人、参观者,赠送他们一个小礼品,很多对项目或者赠品感兴趣的人都会毫不吝啬地留下他们的基本信息。
但同时,销售人员也应该注意提供的赠品要与销售的产品有高度关联性,当然,赠品未必要昂贵的,而以客户适用最重要。例如,若卖的是汽车,就可以赠送潜在客户一个仪表板止滑垫,上面留下公司名称及联系方式;若卖的是减肥产品,可免费让客户试用,并附带一些小表格让他们填写,以便了解客户对减肥产品的概念、所知道的信息从何处得到、家里人口数及年龄层等有助于日后销售产品的信息。
1销售员要做个有心人、信息灵通的人,充分利用各种有益咨询为自己寻找客户提供服务。
2销售员要开阔思路、开阔眼界,广交各界人士,建立广泛的社会关系网,最终获得无穷无尽的客户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