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和男性大师作家
回顾一下,二十年代有四个名字比较突出,他们是英国的阿加莎克里斯蒂、多萝西塞耶斯和安东尼伯克莱,美国的S.S.范达因。埃勒里奎因和约翰狄克森卡尔实际上是属于三十年代,虽然这两人的处女作都发表于二十年代末。
1又译《罗杰埃克罗伊德谋杀案》。
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创作生涯稳定却平淡无奇,一直到一九二六年发表《罗杰疑案》1才出现改变。这部作品出版仅几周之后就重印。七个月后,当这本书已经名声在外之时,克里斯蒂却失踪了。这次失踪发生在她一生中非常情绪化的那段时间,全国上下大肆寻找,终于在一家著名的温泉疗养地找到了患上健忘症的她1。这件事无疑有助于提升书籍销量,但需要提醒的是,《罗杰疑案》已经获得了成功。这本书在侦探小说领域具有引人注目的创新性,不可能不赢得广泛的读者群。
1这是克里斯蒂自己宣称的,实际失踪原因始终不清楚。
显而易见,《罗杰疑案》很符合业已制定的惯例。它的背景是英国乡间的一处村子,罗杰埃克罗伊德死在书房里,屋子里有一个行为可疑的男管家,但是我们从来没有真正怀疑过他,还有一个女管家、一个侍餐女仆、两个家务女仆、一个厨娘和一个厨师。书中还附有两张如今已成为了必备品的场景图:一张是房屋和庭院的场景图,另一张是书房的场景图。上面提到的都是遵守惯例的地方,但是我们立刻注意到,有一双异常敏锐的眼睛发现了一些既有趣又不同于传统的东西。黄金时代优秀作家的标志是他不会遵从有关限制人物塑造的规定。叙述者的姐姐卡罗琳本性善良,但是极爱追根究底,散播一个又一个谣言,是一个非常喜剧化的角色,作者对于这个人物抱着一种善意的讽刺态度。侦探波洛出色地模仿了福尔摩斯的风格,他提出一些看似莫名其妙但到最后却富有深意的问题,比如书中他关心嫌疑人的靴子是什么颜色。
这一时期每一部成功的侦探小说都包含欺骗读者的手法。这本书的诡计是让叙述故事并且担任波洛身边华生角色的本地医生成为凶手,这是一种创新的手法。(克里斯蒂曾经在之前一本书中使用过类似手法。)如果这一诡计使用得很巧妙,便可被读者所接受,但是它到底能不能被接受呢?它确实违反了诺克斯十诫中的一条,即华生的想法不能被隐瞒,而且莱特也认为这“很难说是符合规定的”,不过塞耶斯为它据理力争。除了这部小说,克里斯蒂的杰作都创作于三十年代或者之后,不过,《罗杰疑案》是第一本能体现她精湛技巧和独特趣味的作品。
安东尼伯克莱考克斯(1893—1971)早期的作品也有着相似的趣味,只是有时显得轻率浮躁。一开始他使用“安东尼伯克莱”这个笔名,后来又用“法兰西斯艾尔斯”为笔名。以法兰西斯艾尔斯,身份获得的成就将在下一章进行深入讨论,不过作为安东尼伯克莱,他也绝对有资格堪称二十年代的大师,因为他创作出了史上让人印象最深刻的诡计小说。《毒巧克力命案》(1929)原本是一篇短篇小说,后来扩充为长篇。它是一部巧妙却不虔诚的小说。所谓“不虔诚”指它对学究式的一本正经表现出轻蔑的态度,那时这种学究风格不仅渗透入侦探小说的批评中而且也渗入了侦探小说之中。故事提供了六种答案用来解开这样一个难题:是谁送的毒巧克力毒死了琼班迪克斯?罗杰薛灵汉提出了一种解答。这位业余侦探在伯克莱的大部分早期作品中都有出场。和特伦特一样,薛灵汉是个恶搞人物,滑稽地模仿某位作者讨厌的熟人。但是,读者很重视他,所以伯克莱后来“削弱了他身上让人讨厌的地方”。他的其他早期作品无法媲美《毒巧克力命案》,不过也生动有趣,今天看来同样魅力不减。
*新星出版社陆续推出其作品:《贝罗那俱乐部的不快事件》、《证言疑云》、《五条红鲱鱼》、《失衡的时间》、《俗丽之夜》、《巴士司机的蜜月》、《涉案文件》。
想公平地评价多萝西(利)塞耶斯*(1893—1957)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对于那些忠实拥趸来说,她是二十世纪最杰出的侦探小说家。对于那些兴味索然的人来说,她的作品冗长而讨厌,自命不凡到荒唐的地步。不论是早期作品还是后期作品其实都非常巧妙,前后的主要区别在于她对彼得温西的态度。下面将以不盲目崇拜的角度加以讨论。
1美国版这些短篇小说结集为《犯罪文选》。——原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