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九章(8)

血腥的谋杀 作者:(英)朱利安·西蒙斯


成就和不足

还有很多黄金时代的作家我未曾提到,他们的作品也获得很高的评价,包括英国的约瑟夫贝尔和E.R.庞申,美国的米尼翁G.埃伯哈特、康斯李特尔、梅布尔西利、海伦瑞利和伊丽莎白戴利。这个名单可以轻易地加长。但是最著名的作家已经详细地讨论过了,而且黄金时代的得失主要反映在他们身上。

最能体现黄金时代的成就是早期奎因、范达因和塞耶斯作品紧凑的情节,克里斯蒂狡猾的诡计,卡尔构造的密室,英尼斯以及布莱克轻松愉快的风格。如果我们认为犯罪小说就是谜团,那么近三十年来没有哪部作品能和黄金时代作品抗衡,或者应该说鲜有人去尝试。如果我们认为侦探小说是一项无聊的娱乐,那么没有作品能和英尼斯早期作品相提并论。今日也没有哪篇小说的诡计能媲美克里斯蒂或者卡尔的作品。

但是,在将侦探小说变成完美机器的同时,黄金时代的作家几乎牺牲了其他任何东西。他们的作品迎合了某些读者的口味,这些读者希望每一个人物都不要有内心情感,这样就没有任何东西能扰乱受害人或者凶手的命运。将小说和生活完全隔离开也会让作品失去价值。虽然犯罪小说是童话故事,但最终它们不可避免地必须比大部分其他类型小说更加“涉及”生活。我们可以从一定程度的假象中获得享受,但是如果给人完全不真实的印象,那么到头来我们会无法接受所被灌输的东西。黄金时代的作品在当时看上去像是犯罪小说发展的主干道,但现在看来并非如此,而是充满了有趣的曲折和逐渐消失在视野尽头的小道。

惊险小说家丹尼斯惠特利和J.G.林克斯合作策划了一次奇怪的实验,其开端是1936年“谋杀档案”系列之《迈阿密谋杀案》1,它暴露了黄金时代小说虚假的本性,尽管这不是作者的本意。这些“谋杀档案”是一些人造物品而不仅是一本书籍。里面有一些“真实的”线索,诸如头发、火柴、片状毒药等物品,放在透明信封里,还有人物和犯罪现场的图片。文字内容是电报、书信、备忘录、警方档案和报告,都是复印件。在英国,这些档案是用丝带系着的活页形式装订,在美国,最初装在硬壳盒子里。案件解答借助插图来解释。阅读第一部档案时必须注意盥洗盆旁边错误的牙刷和不合身的大衣这些线索,看《马林塞大屠杀》需要对开头列出的族谱进行仔细研究,便可发现叙述故事的人肯定就是凶手。

1美国版名为《博莱索布赖恩案件》。——原注

第一部档案在英国仅售三先令六便士,大卖八万册。第二部和第三部没那么成功,但销路仍然很好。第四部《线索在此》几乎彻底失败。在美国和其他国家,这个系列并不如在英国那么成功。档案系列突然终结,部分原因是世界大战爆发,还有部分原因是成本增加,但是主要原因是几乎不可能有人再阅读这些作品。现在它们都成为了收藏家的藏品(有几部也曾经再版)。从本质上来看,这些作品没有任何人物塑造,阅读的趣味仅仅在于对比文本中明显的线索,从而试图发现矛盾。一旦这些形象化的线索和复印的信件失去了冲击力,那么故事就变得十分无聊,没有人会想要“读”第二遍。但是,毕竟那个时代里似是而非的侦探谜团同样是没有生命、缺乏人物描写的游戏,只是更复杂一点罢了。

三十年代后期人们对这方面有所认识。塞耶斯说,“一段时间过后……作家们厌倦了没有内涵的文学”,她的说法十分正确,尽管她错把贵族血统当做内涵。阿林厄姆、奎因、斯托特、布莱克、英尼斯都认识到旧的秩序必须改变,并且试图改变它,但是他们依然保留了枷锁般的侦探英雄,认为这类人物广受欢迎而不能抛弃。此外,也出现了针对规则化和游戏化的有意识的反对风潮,之前也提到过。

安东尼伯克利考克斯通过化身弗朗西斯艾尔斯兑现了关于“未来侦探或犯罪的小说”的承诺1。《杀意》(1931)和其后的《真相之前》(1932)没有古典类型的谜团。从一开始就明白无误地告知我们谁是坏人,他的意图也一清二楚。问题是他能否成功犯罪。这些作品的新颖之处从《杀意》的第一句话便可表现出来:“直到比克利医生下定了谋杀妻子的决心之后几个星期,他才对此事采取积极的行动。谋杀可是一桩严肃的事情。”

1参见第八章结尾。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