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风雨崛起同仁堂(5)

国宝同仁堂 作者:边东子


可是乐显扬却坚持在那里细细观察。他看见枣树下扔着半截竹竿,还有几颗没有成熟的大青枣,就笑了笑,告诉孩子的父母:“你们去买些膏药来,不用买什么好的,最便宜的纸膏药就行。把它烤热了,孩子哪儿痒往哪儿贴,贴上后,揭下来;再贴上去,再揭下来。这样反复多次,孩子的病就能好。”

孩子的父母将信将疑,把膏药买来一试,果然把孩子的怪病治好了。孩子的父母感到很奇怪,就问乐显扬,孩子得的到底是什么病。乐显扬哈哈一笑说:“要告诉你们可以,可是有一个条件,你们得答应我。”

“您治好了孩子的病,我们正发愁该怎么谢您才好呢。不要说一个条件,就是一百个,我们也答应。”

“我这条件不高,就是不要打孩子。”

“行,行!”两口子满口应承。

原来,乐显扬从那些掉在地上的青枣和半截竹竿想到,这是孩子看到满树的大青枣,嘴馋了,不待大枣成熟,就想打着吃。可是孩子个矮,竹竿又短,情急之中,就爬到树上,用那半截竹竿打枣。枣树上有一种叫作“洋剌子”的毛虫,它的毛刺沾到人身上,又疼又痒,孩子不幸中招!本来这也不算什么病,北京枣树多,民间许多人都知道用膏药可以治“洋剌子”蜇的偏方,可是孩子一犯错就挨打,已经被打怕了,就缄口不说爬树打枣的事,医生们自然也就查不出病因。这是一件小事,可是传遍京师街巷,说太医院的御医竟然给一个穷家小户的孩子治这种小病,没有悬壶济世的仁心,谁会这样做?太医院的声望也因此大大提高。

大家听了,都连连称赞乐显扬为百姓排忧解难,不分尊卑,一视同仁,确实可佳。

可是有位城府很深的太医却说:“他虽然医术高超,谦恭勤勉,处世却不合时宜,做事也不守定规,恐会影响前程。”

大家请他细言究竟,他却不说了。原来,太医院的职位级别不高,可是责任很重,风险很大。尤其是给皇帝治病,治好了固然可以得到一些赏赐,可要是皇帝天命不济,因病“驾崩”了,御医轻则受罚,重则会被杀头灭门。因此,在太医院有一条谁都明白、谁都不明说的规矩,就是明哲保身,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除此之外,就是各人都会利用行医的方便,为自己寻找“靠山”,有的是找宠妃,有的找宦官,有的是找皇子,有的是找皇后或太后,有的干脆就找皇帝本人。这样,一方面有利于自己的“前程”;另一方面,万一出点差错,也好有人“罩着”。可是乐显扬不喜欢这一套,对品级高低,也从不放在心上。他只喜欢攻读医书,研究药性。在老于世故的人看来,这就是不合时宜,不照定规办事。

康熙博学,对天文地理、数学音乐等中西之学,都有浓厚的兴趣。他也热衷于医道,甚至在批阅奏章时,也经常给臣下开药方,一方面是体现“皇恩浩荡”,拉近君臣关系,另一方面也是表现一下自己知识广博。上行下效,那些后妃们有许多对医术不过是一知半解,可是也喜欢给自己或是给别人开方。皇帝和后妃们开的方,有时也会拿来请太医评点,每遇到这种情况,只要不犯“十八反”、“十九畏”,太医们都含含糊糊地应付一下就算了,可是乐显扬却认真评点,实话实说。这就很可能得罪一些人。

中药材有的外表很相似,再加上炮制和贮藏的原因,很容易弄混。比如川贝母与平贝母、川木通与关木通、小菟丝子与大菟丝子、鸡血藤与大血藤等,它们虽然外形相似,药性却大不相同,有的甚至完全相反,如果误用,很可能加重病情,甚至致人死亡。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