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改革创新弄大潮(10)

国宝同仁堂 作者:边东子


“这样的企业还有前途吗?趁早卖了它!”有人这么说。

“卖,谁要?厂房破、工人老、设备旧,只能让它们倒闭。”也有人这么说。

这种情况在当时的国企中并不罕见,通行的做法就是让它们倒闭、停产,厂房卖掉,工人下岗,那时不是通行一个办法叫作“减员增效”吗?同仁堂是不是也走这条路?他们如果也这样做,不仅省力,而且不会受到责难,因为许多企业已经这样做了。但是同仁堂集团的领导层考虑得更深,更远……

他们想到,作为一个民族品牌的传承者,就要对这个老字号负责;作为国企的领导,就要对国家的资产负责,对职工负责。让效益不好的企业“倒闭”很容易,就如同对一个重症病人放弃治疗一样,让自己领导的国企脱困,使它能继续发展才是自己的责任。而且,同仁堂集团领导层更关注的是“人”,而不是那些表面上的“政绩”和一时的“经济效益”。他们想到,这些企业凝集着多少代职工的汗水、心血、热情和期望。他们仿佛看到那一双双长满老茧的手,一双双纯朴善良、对他们寄以期望的眼睛,想到这些职工曾经怎样把火一样的热情和灿烂的青春献给了企业,献给了祖国。同仁堂的药好,首先是同仁堂的职工好! 如果不问清红皂白地实行“减员增效”,那么在新旧体制交换,养老和医保制度还不健全的情况下,轻易把他们推向社会,只能使这些职工陷入困境,增加社会的负担,增加党和国家的负担。何况,他们当中的许多人还可以通过在职培训,也就是现在人们常说的“充电”来提高自己。

同仁堂集团的领导层认为,老乐家尚能善待老职工,中国共产党人更应当有这样的胸怀,改革开放的中国更应当有这样的能力。因为改革开放,有他们的奉献,有他们的牺牲,他们同样应当享受改革开放的成果,决不能把为企业的发展壮大辛苦了大半辈子的职工简单地推向社会,更不能让他们陷入困境中。董事长殷顺海特别强调对职工“要有感情”,他斩钉截铁地提出:“拆庙不算本事,建新庙,请真神,这才是领导的水平。”

于是,同仁堂的领导作出了一个令人感动的决定——“不让一位职工下岗!”

现在看来,这个口号和这个决定是十分正确的,可是在当时却不然。他们的一个上级单位,一个主管经济的部门就曾经用命令的口吻说:“‘减员增效’那是上级的要求,你们同仁堂也得有下岗的。”有关单位还派下了二百人的“指标”。

对这种不问企业和工人前途,用搞摊派、下指标的方式强迫企业“减员增效”的行为,同仁堂集团的领导当然不会接受,他们硬是顶住了重重压力,坚持善待职工,坚持不让一位职工下岗。

然而,不让一位职工下岗,并不是说企业就可以不要效益,不要发展。“发展是硬道理”。如何处理好这两者的关系,在当时确是一道不易破解的难题。有责任感和使命感,再加上对职工的深厚感情,就会有智慧、有办法。同仁堂的领导层在进行深入调查和分析后认为,“尺有所短,寸有所长”,那些亏损企业从表面上看,似乎不适合今天市场经济的需要,但它们并非没有长处,没有生存下去的理由;那些上市公司虽然生机勃勃,效益好、名气大,也并非十全十美,它们仍有不足。比方说,它们的“腿”还没有“长全”,也就是说,它们缺乏仓储设备和销售人员。而“集团母体”却有仓储和销售人员,只是设备需要更新,人员需要培训,两者结合起来不就可以取长补短了吗?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