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我们无论从事什么工作、处于什么部门,都无法脱离其他人对我们的支持。因此,在职业生涯中,我们经常会听到一个词——团队合作。随着竞争的日趋激烈,团队合作已经越来越为企业和员工个人所重视,因为今天的时代是一个团队的时代。
对此,李开复强调指出:
在某种程度上说,团队合作能力比专业知识更为重要。
有较强的专业知识能够很快适应并更好地完成本职工作。但是,合作却是团队的灵魂。今天,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化、技术及管理越来越复杂,一个人的力量与智慧和团队比起来显得是那样渺小,即使是天才个人,也需要他人的帮衬,唯其如此才能造就事业的辉煌。著名哲学家艾思奇说:“一个人像一块砖砌在大礼堂的墙里,是谁也动不得的;但是丢在路上,挡人走路是要被人一脚踢开的。”
我们看到,许多团队之所以具有强大的竞争力,其根源不在于几个员工个人能力的卓越,而在于所有员工整体“团队合力”的强大。在谈到团队合作能力和个人技术能力时,李开复用在谷歌的工作经历谈了自己的切身体会。他说:
技术能力当然非常重要,但是,我们的谷歌是个大的团队,只有那些具有团队合作精神的人才能够到这里来工作,只是天才但是不会和人合作的人在这里是不受欢迎的。
有人问李开复,在公司的员工中,最喜欢什么样的员工。李开复回答说:
我最不喜欢一切等老板决定自己该做什么的员工;动手能力强,有新的想法,有团队合作精神,这样的员工我最喜欢。
李开复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实践的。
2005年,李开复刚上任谷歌中国区总裁时就在中国招聘了50名高校毕业生。其中绝大多数是硕士、博士,也有少量优秀的本科生。这些人大部分来自计算机专业,也有学电子、数学的。虽然最终只有50人入选,但一开始报名的却有数千人,那么李开复是根据什么样的标准来选拔人才的呢?李开复在谈到这个问题时说:
在实际的招聘工作中,有不少应聘者由于缺乏团队合作精神而落选。一位清华大学计算机系的毕业生,笔试几乎得了满分,但面试时这位学生却经常表现出不耐烦,自然最后没有被录用。还有一位著名的教授,他在自己所属的专业领域里绝对是权威,我甚至曾经游说过这位教授加入谷歌。面试时,这位教授凭着自己的资历,显得过于傲慢。考官们深信,这位教授进入谷歌后不会平等对待公司的员工,最终放弃了这位教授。
团队的竞争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团队中的每一个员工。在今天的社会,企业欲在激烈的竞争中谋一席之地,必然要求全体员工具备团队合作能力。三国时孙权说:“能用众力,则无敌于天下矣;能用众智,则无畏于圣人矣。”有哲人总结说:“小合作有小成就,大合作有大成就,不合作就很难有什么成就。”这些都告诉我们发挥团队合作精神,才能形成强大的团队合力。
当然,在一个团队中,团队合作能力与个人的专业能力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我们强调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并不是个人的专业能力就不重要。正如“木桶理论”所表明的道理一样:一只木桶盛水的多少,并不取决于桶壁上最高的那块木块,而恰恰取决于桶壁上最短的那块。这一核心内容表述了两个观点:一是只有桶壁上的所有木板都足够高,那木桶才能盛满水;二是只要这个木桶里有一块不够高度,木桶里的水就不可能是满的。在团队中,每个员工个人能力都强,团队的战斗力就强;反之,团队的战斗力就弱。 所以,团队中的每一个员工都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不做团队中的那个“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