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句古话“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这是尊重的一种外在表现,同时也是尊重的巨大威力。“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这就是中国人为人处世的伦理规则。篮球明星姚明说:“尊敬是靠自己赢得,不是靠别人给予。”
尊重是人际交往的前提条件。在职场的人际关系中,要想获得他人的尊重,我们首先要去尊重他人。在李开复看来,一个人的魅力首先体现于尊重。
李开复当年在卡内基·梅隆大学学习时,博士期间选择的研究方向是“语音识别”,他的导师罗杰·瑞迪给了他很大的帮助。导师鼓励他用专家统计的方法来研究语音识别,而李开复在这个领域经过了一番研究后,发现语音识别用这个方法可以获得特定语者95%的语音识别率。李开复把整个研究过程写了一篇论文,一经发表,得到了很正面的回馈。但是他最终发现,专家系统是有严重局限性的,无法延伸到做不特定语者的语音识别。他认为有数据支持的统计模式是唯一的希望。当他把想法告诉导师时,导师告诉他:“我不同意你,但是我支持你!”这样的说法让李开复备受感动,成就了李开复博士论文的成功,他的论文当年被评为《商业周刊》最杰出创新。李开复用这个故事诠释了他对尊重的理解,对这件事,李开复总结说:
尊重别人发表意见的权利。其实,每个人对每件事都会有不同的看法和不同的理解,不能期望大家的意见完全一致。正是导师的这个态度,影响了我的一生。
尊重别人表达或保留不同的意见,“我不同意你,但我支持你”。每个人都有不同看法,每个人也都有发表意见的权利,你不必附和和同意别人,但你必须尊重别人表达或保留意见的权利。“我不同意你的话,但我愿意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我不同意你,但我支持你”,用宽广的胸怀包容并尊重他人的不同意见。
在职场中,经常有觉得对方意见不妥或相互意见不一致的时候,那么如何表达自己的这个“不同意”就很有艺术,千万不能粗暴地用“不同意”这三个字来扼杀其他人的思考和创新。即便是“不同意”也应该让对方感受到我们很尊重他。关于“不同意”的艺术,李开复根据个人的体会,给出下面的几点建议:
先用同理心获得别人的尊重,让别人愿意倾听你的想法;用对事不对人的态度,即使发生争吵大家也不会心存芥蒂;保持自信,前提是你必须考虑清楚自己的理由是否合理、充分;保持建设性;提出反对意见容易,但能够提出反对的理由还能提出改进方案,才会更容易被对方所接受;提反对意见时不伤和气,一定要注意自己的态度和语气;循循善诱提问,帮助对方梳理思路;当众论事,事后批评,给别人留脸面,才会让别人不觉得尴尬,更愿意接纳你的意见;只在必要时展开争论。
一个人内心最大的渴望是得到别人的尊重,别人希望我们能尊重他们,我们内心中也希望别人尊重我们。但尊重要靠自己赢得,只有我们先尊重别人,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只有我们在心理上有尊重别人的想法,才可能做出尊重别人的行动。职场中、生活中学会尊重他人就如同面对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也会对你笑。李开复说:
尊重别人是一种美德,它会赢得认同、欣赏和合作。请你记住:不尊重朋友,你将失去快乐;不尊重同事,你将失去合作;不尊重领导,你将失去机会;不尊重长者,你将失去品格;不尊重自己,你将失去自我。
任何时候都应当尊重别人,不管对方的地位是高还是低,不论对方是我们的属下、同事还是上司。切记不要有不礼貌之举,因为尊重别人等于尊重自己。
当然,要别人尊重我们,最重要是我们要成为一个高雅的人、优秀的人,也就是我们本身必须值得别人尊重。我们的性格、志趣、爱好等,都要有值得别人尊重的地方。如果自己是一个低俗的人,即使我们尊重了别人,别人也难以尊重我们。别人会因与我们为伍感到不自在,甚至感到耻辱。那样,将会是我们一辈子的悲哀。李开复表示: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没有什么固定的公式可循。要从关心别人、体谅别人的角度出发,尊重别人,做事时为对方留下足够的空间和余地,发生误会时要替对方着想,主动反省自己的过失,勇于承担责任。
叔本华说:“要尊重每一个人,不论他是何等的卑微与可笑。要记住活在每个人身上的是和你我相同的性灵。”其实,尊重别人用不了很多的付出,也许我们一句关心的话就可以让别人感动,让一个心怀自卑的人树立起自尊,让一个处境窘迫的人重新找回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