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长江大桥修建毕竟有苏联专家的功劳,而南京长江大桥则完全是中国人自己设计、自己建设的,所以南京长江大桥修成时,全国人民欢欣鼓舞,大有没有外国人的帮助、我们中国人什么都能造出来的气概。1968年12月31日《人民日报》刊载长篇通讯《毛主席革命路线的一曲凯歌——记我国工人阶级提前全面建成南京长江大桥的壮举》,文中写道:“在我们伟大祖国即将进入光辉灿烂的1969年的时候,南京长江大桥广大建桥工人,在伟大领袖毛主席的亲切关怀和一系列最新指示的鼓舞下,以最快的速度,最好的质量,胜利地完成了南京长江大桥公路桥的施工任务。至此,我国自行设计、自行建造的最大的现代化桥梁南京长江大桥,已经全部建成并胜利通车了!这是战无不胜的毛泽东思想的伟大胜利!这是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一曲凯歌! 这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又一丰硕成果!”
《人民日报》刊登的通车消息说:“12月29日上午,南京市五万多军民欢聚在江边桥头,冒雨隆重举行大会,庆祝大桥的提前全面建成,热烈欢呼伟大的毛泽东思想和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又一伟大胜利,热烈欢呼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又一丰硕成果!庆祝大会结束后,红色的信号弹腾空而起,在一片鞭炮和锣鼓声中,一百多辆满载南京工农兵代表和红卫兵小将的彩车徐徐通过公路桥。顿时,大江南北,桥上桥下,车内车外,一片欢腾。‘伟大领袖毛主席万岁!万岁!万万岁!’的欢呼声震撼大地,响彻云霄。”
这种“文革”体的文章,对“伟大领袖”“无限崇拜”,把所有的建设成果都归功于毛泽东思想的胜利、“文化大革命”的胜利,满篇空话套话,现在看来很有些可笑,但那时的人们也见怪不怪,就那样过来了。随着时代的进步,这种文章也随历史而去了。
南京长江大桥上也处处都是时代的印记。大桥南北各有一对桥头堡,高70米,上面各有三面红旗,象征“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三面红旗”,这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共产党号召全国人民为之奋斗的目标。桥头堡前还各有一座很有“文革”文艺风格的雕塑,十多米高的人物群雕上有五个人物形象,分别为工、农、兵、学、商这五个毛泽东认可的中国社会五大组成部分;桥头堡堡身上还有“全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 等内容的浮雕。南京大桥桥头堡的建筑形式成了那个时代的典范,被大大小小的桥梁和其他建筑模仿。
在没有电影故事片看的年代,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版厂拍摄了一部《南京长江大桥》的彩色纪录片,那时的成年人多半看过这部影片,很多人至今还记得。
这部电影还有一段与江青有关的插曲,电影在全国上映后,有一位北京音乐界人士给江青打小报告,说这部电影配乐的主旋律是从苏联歌曲《列宁山》里抄袭而来的。江青知道后,很快调看了这部电影,又听了音乐资料,勃然大怒。她召集各样板剧团人员和北京文艺界人士开了一个大会,说“文艺黑线”又回潮了,居然有人拾现代修正主义文艺的“牙慧”。江青指示电影《南京长江大桥》全国停映,必须对电影配乐作修改后,才能重新上映。那时电影片并不署主创人员名单,江青下令查这部电影作曲者是什么人。查来查去,原来作曲者上海电影乐团的乐祖风,他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才二十四岁。他也没有专为《南京长江大桥》配乐,而是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版厂拍摄完成这部电影后,到上海科影厂的音乐资料库里找了一些音乐素材为影片配乐,结果采用的那段主旋律恰恰是乐祖风写的。《南京长江大桥》的配乐与《列宁山》歌曲的第一部分有些相象,但并不是完全相同,再说曲子也不是乐祖风专为纪录片写的,给他安不上什么罪名。不过在那个指鹿为马的年代,乐祖风还是被迫在上影乐团做了检查,表示自己作曲时虽然没有想到过《列宁山》这首歌,但脑子里“有苏联音乐潜移默化的影响”,自己要“进一步改造,肃清在灵魂深处的修正主义文艺的流毒。”(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