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弗拉纳根与我聊天时,流露了他对有些英国人的不满。关于申办,我说我当然希望他能支持北京,但即使不是也无损相互间的友谊。他表示理解,未直接接茬。
1993年7月15日 星期四 北京
下午奥申委执行主席办公会,伍绍祖分析了形势。他认为有五种可能性:北京第一轮即被淘汰,可能性不大,占5%;第一轮获胜,可能性也仅5%;第三种可能性是冒出黑马,有10%可能性;第四种可能性是悉尼在前几轮被淘汰,占10%可能性;第五种可能性是逐轮表决,最后北京、悉尼决赛,可能性为70%。按几级近似推算,按地理政治关系为一级近似,亚非拉均投北京的票,欧美大体投悉尼票,为47∶43。二级近似我阵营被拉走3票,又从对方拉过来8票,则为52∶38;……提出要一个一个去做,四面八方做,锲而不舍地做,恰到好处地做。明确101次会议前方由我全权负责,百发一起抓。后方由袁伟民负责,宣传方面刘吉抓。
我分析了形势,以迄今同各委员接触所摸到的情况为依据,估计第一轮会有28—32票,第一、第二轮柏林和伊斯坦布尔先后被淘汰,估计可有6票转移至我方。第三轮获34—38票。巴西利亚淘汰后,剩下北京、悉尼、曼市。如能从拉美争取过来9票,即有可能获胜,否则到第五轮只剩下北京、悉尼(或北京、曼市)时,形势就很难说,那时将是势均力敌、旗鼓相当。所以我提出,必须:1. 巩固已承诺的票,要逐个落实;2. 争取尚未许诺者的票,重点是欧洲委员;3. 打好第四战役(七运会);4. 争取中央在申奥面临的一些具体问题上给予指示;5. 抓好第101次会议的准备;6. 做好一线的工作。
下午6时30分霍英东宴请奥申委(北京市及国家体委)。我参加了一个开头,即去宴请喀麦隆来访委员埃松巴夫妇及其最小的女儿。埃松巴一再表示,他是北京早就信服了的支持者,此次来华主要是出于对我的友谊,因我已多次请他等。
1993年7月16日 星期五 北京
10时,接受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栏目及《中国体育报》、《21世纪报》等记者的采访。据说西方通讯社有偏见地公布了国际奥委会评估团的报告后,群众十分关心,也担心我们申办前景黯淡。所以记者的提问集中在评估报告是否准确、如何看待此报告、我们的申办前景等。我突出指出两点:报告系技术报告,并非涉及文化、历史、社会发展等问题的全面报告,委员将从政治、经济、文化等诸方面来考虑如何选择。其次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在技术方面,中国虽有先进的东西,但有不足。但奥运会不能只在发达国家举行。关于报告本身,我认为基本上反映了北京的现实。应以坦荡的心情去对待。关于前景,仍是两种。
晚,北京奥申委主席宴请埃松巴夫妇及其女儿。埃为北京讲了很多好话。北京奥申委主席强调我系发展中国家,不足之处可通过努力克服和改进。但北京所拥有的某些东西是其他任何城市永远也赶不上的,如12亿人口的拥护、5000年文化等。
1993年7月17日 星期六 北京
9时,与魏嘉丽、何健民等谈第101次全会的陈述报告。对她草拟的内容,我提出了要增加一些内容,使人们理解:1. 语言问题,要从奥运的利益出发来看待此问题。尽管当前使用英语的国家较多,但奥运会应在各国举行而不宜只在英语国家举行。2. 技术问题,我国是发展中国家,目前正处于高速发展之中,应从七年后的中国来看。3. 从奥运的利益考虑,不能只在发达国家举行的角度。
15日,美参院商务、科学、运输委员会就参议员布雷德利反对在北京举办2000年奥运会的议案举行听证会。赞成此提案者说让北京在新世纪的开头举办奥运会,将给全世界人民“一个错误的信号”。这次不同于上次美众院讨论时的一致通过,有两名参议员反对此提案,认为与美国国会无关,但仍主张通过公众舆论达到阻挠北京举办的目的。美奥委会主席沃尔克认为国会出面反对北京将起逆反作用。德弗朗兹发言,表示不会根据国会议案要求来决定其投票意向,因这违反她担任国际奥委会委员时的誓言,但她会把人权问题作为一个因素来考虑如何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