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大丈夫当仗剑拯民于水火(1)

刘伯承的非常之路 作者:刘备耕


好男要当兵因穷困所迫,未到成年的刘伯承只得辍学,他不能在正规中学就读,只好利用农活空隙、晚睡早起抱起书本、字典,温故而知新,极力避免荒废学业,他相信有志者事竟成。

尽管他身子高大,毕竟没有干过像远距离肩挑运煤这样的重活,虽然十分吃力,但他还是像个短工一样咬牙干着。

刘伯承的志向并没有被生计所束缚。

四川正处于民族民主革命大风暴前夕,省内逐渐形成了推翻清政府的救国热潮。

刘伯承受到了这股巨大热潮的感染。

1911年,清政府宣布将民办的川汉、粤汉铁路收归“国有”。

5月,清政府与英、法、德、美四国银行团签订借款合同,出卖铁路修筑权,换取借款600万英镑。

川、鄂、湘、粤四省已集股兴工,纷起反对,掀起保路运动,四川尤为激烈。

6月,成都首先成立以“保路废约”为宗旨的保路同志会,入会者达数十万人,声势浩大。

清政府下令镇压,同盟会龙鸣剑、王天杰和会党首领组织保路同志军,准备武装起义。

7月15日,四川总督赵尔丰诱捕保路同志军9位领导人并枪杀请愿群众,激起四川人民更大的愤怒。

保路同志军趁机在各县发动武装起义,围攻成都。

8月4日,同盟会吴玉章、王天杰在荣县宣布独立,彭山、眉州(今眉山)等十多个州县也先后独立。

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各省相继宣布独立,清政府垮台,民国成立。

四川省内革命形势喜人:革命军占了重庆城,蜀军政府成立了;资州起义成功;内江起义成立了内江军政府,吴玉章被选举为行政部长,吴庶咸为军政部长,人民群众大大地扬眉吐气。

万县、开县的革命浪潮滚滚,到处是剪了辫子、臂扎白布标记的同志军、“学生军”在巡逻,万县募兵的消息传到开县,刘伯承当天晚上请剃头师傅剃去了辫子,把决心当学生军的道理向母亲讲个明白:“妈,您莫哭嘛,爸爸在世时,不是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要先国后家。

明书、明昌他俩一年小两年大,也能够做些活路了。

只要世道变了,我们家里也会慢慢变好的。

再说,我圈在家里也不好活下去。

当兵是一条出路。”

他耐心地帮助母亲破除“好铁不打钉,好男不当兵”的旧观念,母亲虽然舍不得让儿子去当兵,但见到孝生态度坚决,动机正当,她也就同意了。

第二天,刘伯承起了个大早,翻山越岭,顺利地到了万县,参加了学生军。

在队伍中,刘伯承不论学习、执勤、纪律等各方面,都严格自律,他在离家前有人劝他经商致富,认为他有知识、有胆略,一定会发财的。

刘伯承的意志非常坚定:“鱼与熊掌不可兼得。

大丈夫当仗剑拯民于水火,岂顾一身之富贵!”他按照自己的规定,不折不扣地履行“拯民”的神圣职责,所以很快就适应了军队生活,成为一名真正的军人。

刘伯承立志做大丈夫、好男儿,生活态度严格到苛刻的地步,他自觉地不吸烟不喝酒,不耍脾气,惟一的嗜好是读书,博览群书。

在操练上动如脱兔,潜心求知静如处子。

重庆蜀军政府的代表吴玉章办的《四川》刊物,给刘伯承以启蒙启迪的先进思想,如今吴玉章又在辛亥革命中奔波呼号,为推翻清政府建立了显著功绩。

虽然不曾见到这位比自己大14岁的革命家,但是由于吴玉章的威望,刘伯承对重庆军政府产生了信任感。

当得知重庆都督张培爵等办的蜀军政府陆军将校学堂发出告示,准备招收学员的消息后。

他相信自己能考上,于是在万县报名后,连夜赶回开县张家坝家里,报告母亲,筹备路费,再奔赴重庆投考。

母亲见到儿子要求上进,心中当然高兴,可是要拿钱置一两件衣服,加上一小笔路费,她却皱起眉头。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