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编外参谋”贡献多刘帅美名垂青史(2)

刘伯承的非常之路 作者:刘备耕


渡长江时,国民党只剩下残余部队100多万人,我军的力量已占了绝对优势,开头只准备第三野战军过江,后来怕力量单薄把第二野战军也加上去,同时实施渡江战役。

毛主席说:我还有个大预备队没有用,就是第四野战军。

这样强大的预备队是敌人无法抗拒的。

刘元帅说:1960年我到福建厦门时,看到你们的坑道打得太长,气眼(指坑道口)打得太少,不便机动,有事时走不上来,这是很危险的。

在原子条件下作战,坑道的气眼要多,有事好走上来。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的重庆有一条防空坑道被日本飞机炸塌了,死了许多人,光拖死尸就拖了好几天,主要的问题是气眼太少了,想走也走不上来。

日本关东军在黑河地区防御时,被苏军放水淹死了好多,主要也是路少了,走不上来。

日本自称的远东新马奇诺防线就这样被突破了。

日本所以投降得这样快,主要是日本关东军没有起到战略上抗击苏军的作用。

防御是被动的,不管你采取什么积极的手段,防御总是被动的。

单纯依靠工事来防御是不能持久的,只是时间长短的关系,时间长了,攻击的办法也就多了,终究是要被突破的。

不管什么样的防御工事,都只能在敌人炮火准备时和远距离时起到作用,真正的决战是在外边打,不是在坑道里面打。

等到敌人靠拢来,真正的决战就是几分钟解决问题。

我看你们的坑道虽多,但外面的作战工事还少了一点,仗主要在外面打。

什么防御都要有预备队。

要是没有预备队,防御是不能持久的。

没有预备队,就没有决战的条件。

抗美援朝战争时期,志愿军是劣势装备,但有强大的战略、战役、战术预备队,所以能抗住‘联合国军’的攻势。

红军在江西苏区时,前几次反‘围剿’都有大预备队,结果都粉碎了敌人的‘围剿’。

但第五次反‘围剿’时,‘左’倾路线主张分兵把口,两个拳头打人,我们天天和外国人(指李德)吵嘴,就是没有预备队,结果反‘围剿’失败了,害得我们走了二万五千里。

解放战争末期,我军进军大西南时,国民党残余部队躲在四川悬崖陡壁的半山腰石洞里顽抗,开始我们没办法整掉他,因为只有一条路,敌人用机关枪封锁,就没上去。

后来想到个办法,一面派人在山顶上用绳子往上吊炸药,一面在对面的山上指挥,喊‘左点、右点、上点、下点’,等炸药正好吊到敌人的洞口时,一爆炸,就叫敌人都‘坐飞机’去了。

这样时间长了,慢慢就被消灭光了。

所以,没有什么绝对的突不破的坚固的防御工事,只是时间长短而已,时间长了,终究是要被突破的,要被整掉的。

只有保持强大的预备队,才能避免这个危险。”

当谈到福建沿海一线的支撑点阵地建设和每个守备连配一个民兵连担任阵地防御时,刘元帅说:“这些方面你们现在已经注意了,并采取了措施,这很好。

毛主席的人民战争思想,就是突不破的防线。

人民武装(民兵)这个强大的预备队,是任何敌人都不可比拟的。”

最后刘元帅说,今天所讲的问题是同志间见面随便谈谈的,一切工作安排都要按军委的正式指示去办。

(作者注:最后的一句嘱咐,突出地显示刘伯承对组织领导的尊重,指明他本人的话仅是意见不具有指示作用,而实际上他的“随便谈谈”至少可同指示一样含有权威性,因为他的话学术性强,又有针对性,而且便于操作实现,情理具备。

不然皮定钧不会如此地重视。

刘伯承对古今中外兵法研究的高度成就,不但深为解放军将领所心服口服,并且连敌方将领中也有其认真的读者。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