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一、投身革命参加反袁(2)

贺龙的非常之路 作者:顾永忠


贺士道见县衙派去监卖的堂勇任意责骂并用皮鞭抽打买粮的农民,便挺身而出,主持公道。

堂勇不由分说,挥鞭狠抽过来,抽到了贺龙的身上,顿时出现了一条长长的血印。

贺士道怒不可遏,夺过堂勇的皮鞭,将他痛打了一顿。

由于人单势孤,不仅没买到粮食,还被抓进县衙关押了一天。

这件事,在贺龙幼小的心灵中,激起了深刻的阶级仇恨。

第二年(1906年),大姐贺民英出嫁。

随后,二姐、三姐也相继出阁,父亲经常外出到很远的地方去做衣服,母亲体弱多病,还有3个年幼的弟妹,贺龙成了家中惟一能下地干活的劳动力和顶梁柱。

他学会了犁地、插秧、收谷、打场等全套农活,农闲时就上山砍柴,下窑背煤,换些油盐酱醋和日用品,使全家能艰难度日。

1909年夏,桑植县又遭大水灾,颗粒无收。

为了全家的生活,贺龙只好到骞家坡给一户地主当佃户。

他辛辛苦苦忙了一年,依然过着吃糠咽菜的苦日子。

后来,贺龙从一些族人和亲友们那里了解到,赶骡马给人搞运输,或自己贩运一些食盐、药材和布匹等物,虽然十分辛苦,但既可以出去见见世面,赚的钱也要比当佃户多些。

他就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父母。

两位老人认为他还是个孩子,坚决不同意。

但贺龙已拿定主意,决心出去闯一下,就先说服了大姐贺民英,又在大姐的帮助下说服了父母,便向姐夫谷绩廷借了一头小花骡子,做起了搞运输的营生。

从此,贺龙就成了一个骡子客。

因为他年纪小,才14岁,所以大家亲切地叫他“小骡子客”。

他跟随父母给他找好的马帮,往返于湘西境内,及湖北、四川、贵州交界的崇山峻岭中的崎岖羊肠小道上。

为挣几个钱,风餐露宿,日晒雨淋,甚至还会遇到土匪劫道。

由于贺龙豁达豪爽,见义勇为,济危扶贫,仗义疏财,广交朋友,又会武功,所以他的人缘很好,不仅年轻人喜欢他,上了年纪的人也很佩服他,都愿意同他结交,他哪里都有朋友。

一个十六七岁的小青年,在湘西和湘、鄂、川、黔边界的骡子客中,已是小有点名气的人物了。

同时,也引起了革命党人对他的重视。

贺龙的青少年时期,中国正处于大动荡、大变革的时代。

陈图南是桑植人,在留学日本期间加入了中国同盟会,后又参加中华革命党。

他受孙中山派遣回到国内,任川、黔、湘、鄂联络使,在桑植县城以教书职业作掩护,暗中发展党员,筹备枪械。

他了解到洪家关有一个老百姓中颇有些声望的青年叫贺云卿,于1914年秋亲自登门拜访,他们一见如故。

当陈图南了解了贺龙的经历和政治观点之后,就向他详细地介绍了孙中山的主张和中华革命党的宗旨,“孙中山先生成立中华革命党时,提出了‘扫除专制政治,建设完全民国’,‘实行民权、民生主义’的宗旨,就是要反对袁世凯的专制独裁统治,扫除贪官污吏,中国老百姓享受民主权利,成为国家主人。”

“孙中山主张平均地权,人人有地种,大家有饭吃,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当家做主人……”

贺龙高兴地说:“孙中山先生的主张很好,很合我的想法。”

于是,陈图南向贺龙提出:“孙中山现在号召打倒袁世凯,建立人民当家做主的新中华。

你是有志青年,我希望你能参加中华革命党!”“我敬佩孙中山先生,赞成中华革命党的主张,我参加。”

贺龙愉快地答应了。

并由陈图南介绍,按规定写了入党誓言,按上手印,宣誓绝对服从孙中山。

贺龙成了一个中华革命党党员,积极参加反对袁世凯等军阀的斗争,这是他人生道路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