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十四、反对“左”倾力挽危局(2)

贺龙的非常之路 作者:顾永忠


贺龙把国民党的报纸往他前面一掷,说道:“你看,蒋、冯、阎战争已经结束,国民党大军南调,红一、三军团也没有攻打长沙,情况变了,所以我们不能再打常德、桃源了。”

但邓中夏仍坚持再打津市、澧州。

于是,红二军团在合口召开了前委会议。

在会上,贺龙和邓中夏再次发生了激烈的争论。

前委成员段德昌、许光达等军、师长、政治委员都支持贺龙,主张把部队经公安撤回根据地,准备迎击敌人的围攻。

在此之前,周逸群、万涛也曾多次致信邓中夏,提出红军不宜久离根据地孤军南征,而应该在巩固根据地的同时,逐步向外发展,要求红二军团迅速返回根据地。

但邓中夏坚持己见。

当时,在红军中有一条原则:政治委员有否决权和最后决定权。

邓中夏否决了大家的正确意见,一定要打津市、澧州,夺取常德,并决定由红二军打澧州,红六军打津市。

结果都没有打好,部队撤至松滋县的杨林市、街河市地区,结束了南征。

在红二军团退到杨林市的前后,敌人趁红二军团主力南下之机,向洪湖根据地发动进攻,监利、华容、潜江等先后失守,局势越来越恶化。

特委一再要求红二军团迅速返回根据地,都被邓中夏拒绝。

他召开了两次前委会议,提出以松滋刘家场为中心“选择阵地以待敌至”,与其决战。

还准备命红六军向松滋进攻,“创建第二个中央苏区”。

贺龙不同意,非常明确地指出:“第一,我反对打这个仗;第二,反对离开根据地;第三,反对搞第二个中央苏区。

我只知道已经有了一个中央苏区,怎么能再搞一个中央苏区呢?搞苏区可以,但要把‘中央’二字去掉,创建发展苏区我坚决干,却不能再提‘中央’二字与中央苏区对立。”

他提议再占公安,迅速解除军团侧后威胁,保持与洪湖根据地的交通线。

当贺龙指挥红二军攻占公安时,滞留在杨林市地区的红六军因未做好迎敌准备故在敌人进攻时仓促应战,结果部队被打散,军团部也受到严重威胁。

贺龙急调红二军驰援,命卢冬生的手枪大队上去坚决顶住,军团部才突出敌人包围。

12月24日,全军团在刘家场集合向鹤峰转移。

贺龙、邓中夏率红二军团到达鹤峰时,已是寒冬时节,部队供给困难,缺吃少穿,衣衫单薄,大量减员,士气低落。

正在这困难时刻,贺英给贺龙来信说,原川军第三师的甘占元,杨森部的张轩和覃伯卿的游击队等三股武装共三千余人,两千多条枪,因受四川军阀和鄂西军阀的追击,来到鹤峰同她联系,准备投靠贺龙。

红二军团前委决定对他们进行收编,挑选了其中一千余人加入红军,使红二军团在人枪和物资上得到了一定的补充。

邓中夏没有从南征的失败中吸取教训,在走马坪召开的前委会上决定:“全军团坚决出山再打硬仗。”

先攻占石门,再依托五峰、鹤峰在武陵山区创建根据地。

1931年1月初,红二军团向石门进攻,与强敌进行“决战”,部队伤亡很大,无力再进行大的战斗,遂转移到五峰、长阳、巴东、建始等地打游击。

由于这些地区贫穷落后,人口稀少,红二军团连续作战,减员多,补充少,部队锐减至万余人,处境艰难。

为此,前委决定在枝拓坪休整1个月。

在此期间,洪湖根据地正处于极其困难的反“围剿”时期,沔阳、江陵、潜江地区几乎全部陷于敌手,根据地受到严重摧残。

湘鄂西特委来信严厉批评邓中夏实行逃跑主义,要求二军团立即回援洪湖,粉碎敌人“围剿”。

为此,红二军在3月底和4月初,召开了前委扩大会和党员代表大会。

会上对红二军团的行动方向,是“上山”,还是“下湖”展开了激烈的争论。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