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罗马统治者不甘心于奴隶制度就这样衰落,帝国就这样走向崩溃,他们力图挽救危机,拯救罗马,从而使得罗马一度又出现中兴局面。
戴克里先中兴
284年,戴克里先由军队拥立为帝。继位后,他对内残酷镇压高卢和阿非利加起义,对外战胜萨珊波斯,打退日耳曼人的进攻,暂时巩固了边疆。他还放弃元首制,建立君主制,罗马国家完成了从元首政治向君主政体转化的过程。在这种制度下,最高统治者不再称元首,而是“君主”,这个称号本身就说明了他同全体居民的关系是主仆关系、君臣关系。戴克里先像东方专制君主一样被认为是神的代表,人们对他必须履行崇拜礼仪:皇帝穿戴有珍珠宝石装饰的冠冕服装,觐见者都要行跪拜吻袍之礼。
元首制向君主制的转变并不意味着君主对帝国控制力的加强。由于经济危机进一步恶化,帝国各地之间的商业和文化联系削弱,政治统一愈来愈难以维持。各行省不断发生骚乱、起义,边境战事不息,戴克里先应接不暇。在这种情况下,他实行“四帝共治制”,即将帝国分为四部分,由四位统治者分别治理。四帝中两正帝称“奥古斯都”,各有一副帝,称“恺撒”。帝国分而不裂,保持统一,戴克里先以君主地位实际握有最高权力。同时规定,奥古斯都在20年任满后交出职权,让位于恺撒;两位奥古斯都须将其属下恺撒收为继子和女婿,以血缘婚姻关系保持世袭统治,防止非法篡位和宫廷政变。耐人寻味的是,四帝都没有选择罗马作为首府,罗马城尽管还是帝国首都,但已失去实际政治意义。戴克里先挑选东方为自己的直辖,说明此时东方各省比西方更加繁荣富庶。然而,多个首府的建立和权力分散,严重破坏了帝国的统一和稳定。
为了挽救帝国的危机和腐朽没落的奴隶制,维护和加强奴隶主阶级的统治,戴克里先进行了行政、军事、财政等方面的改革。
此前,元老院在国家政治生活中还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元首不能忽略它的存在。元首颁发的法令形式上都须经元老院同意,连元首即位也要在形式上经元老院批准。戴克里先即位后,剥夺了元老院的政治权力,政治问题不再交元老院讨论,它作出的决定必须经皇帝批准。所有与共和制有联系的行政官职等都成为一种荣誉称号,全部政权集中到皇帝及宫廷手中。
为了削弱行省地方势力,戴克里先对罗马的行政区划进行了重新划分。他还取消意大利的特殊地位,将它分成意大利行省和罗马行政区两部分。行省之上,建立12个行政区,每个行政区由10个左右行省组成,由行政长官治理。行省的军权和行政权分别由不同官吏掌管。此举削弱了有僭位意图的行省总督的权力。
戴克里先加强了对军队的控制,结束了长期的军事混乱局面,确保帝国领土的完整。他将军队边防军和巡防军两种,后者随时听候皇帝调遣;将军团数量扩大到72个,人数达60万左右,比奥古斯都时期几乎增加一倍。从便于调度和控制的角度出发,军团的人数大大减少了。鉴于当时边防形势日紧,国内兵源严重不足,戴克里先除大量征集隶农当兵外,还大量招募蛮族入伍,罗马军队成分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维持庞大军队和官僚机构导致费用的巨额增长,宫廷挥霍和城市大兴土木更是耗资巨大,由于税制混乱、经济衰退和民众日益贫困,导致税源缩减,国库空虚,改革税制、增开税源已成燃眉之急。为此,戴克里先实行新税法,以直接税的形式统一帝国的税制。他把帝国分成若干固定税区,在农村征收以实物为主的人头税和土地税,在城市征收以货币为主的人头税。成年男子纳全税,妇女减半,官吏、老兵、无产者和奴隶等免税。为保证税源,戴克里先采取一系列措施,将自由民和隶农固定在土地上,不准迁移;将手工业者和商人固定于各自行业,责成同业公会用连环保方式保证缴足税款和实物;城市议员被固定在市议会,必须以自己的财产来担保城市应缴税额。各行各业世袭其业,对逃亡者严加惩处。新税制虽然暂时增加了政府收入,但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强化了农民和隶农对大庄园主的依附,严重束缚了经济发展,加剧了社会矛盾和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