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十一、祠堂遇险(2)

朱德的非常之路 作者:刘学民


“捎信人再三叮咛,一定要面呈朱军长。”

陌生人面带难色地解释着。

卫兵又对陌生人从头到脚审示了一番,说:“那就请你在门外稍等一会儿了!”

说罢就进去报告。

转眼间,卫兵和朱军长的警卫员小张一同出来了。

卫兵说:“你跟他进去吧!”

陌生人进了庙门,一眼就看到了站在正殿台阶上的朱德,上前恭恭敬敬鞠躬行礼,说:“报告朱军长,范石生军长派我送信来了!”

“你是何人?怎个认得我的?”朱德不觉有些惊讶。

“1922年,在昆明上学时,见过您。

那时,您当警察厅长。

我们闹学潮反贪官污吏,被逮捕了,是您出面放了我们的。”

朱德把客人请到屋里。

来人一面说话,一面撩起衣襟,撕开衣服里子,取出一封信,朱德一下就认出是范石生的亲笔:玉阶吾兄大鉴:春城一别,匆匆数载。

兄怀救国救民大志,远渡重洋,寻求兴邦立国之道。

而南昌一举,世人瞩目,弟感佩良深。

今虽暂处逆境之中,然中原逐鹿,各方崛起,鹿死谁手,仍未可知。

来信所论诸点,愚意可行,弟当勉力为助。

兄若再起东山,则来日前途不可量矣!弟今寄人篱下,终非久计,正欲与兄共商良策,以谋自强。

希即枉驾汝城,到曰唯(作者注:十六军四十七师师长)处一晤。

专此恭候。

弟筱泉顿首朱德看完信后,微笑着询问客人怎么来的。

“我是受党组织之委派,为范军长专程送信来的。

党组织经反复研究,因为我见过朱军长,所以就决定派我来了。

……”朱德一听是党内自己同志,倍感亲切,非常关切地问道军中同志们的情况。

韦伯萃回答说都很好,接着就详细介绍了党组织在十六军中的情况。

然后,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国民革命军各部奉命“清党”时范军长声令“敝军之内无共党,无从清起”。

所以十六军内保存了党组织,只是把公开活动都改为秘密活动了。

……朱德送出客人去休息后,就让警卫员去请陈毅和王尔琢。

陈毅、王尔琢刚一进门,朱德就说:“好消息,范石生来信了,你们快来看,范石生还真是一个有眼光有胆识的人。

你看这信上说‘鹿死谁手,仍未可知’,希望我们‘再起东山’。

我们一些同志悲观失望,他都晓得这个道理。

难怪中山先生把他誉为‘军中一范’。”

陈毅仔细看过来信后,说:“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我看,范石生这个朋友是找定了。”

这就坚定了朱德同范石生联系的信心。

朱德又同陈毅、王尔琢等几个领导干部一起又分析了当时的形势,认为同范石生合作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

朱德便向全体党员讲明了同范石生合作的意义和目的,让大家讨论统一认识。

多数人认为同范石生合作,是保存革命力量的一个不可多得的机会,是革命斗争的需要。

但是,也有人对同范石生合作提出疑问:“范石生是地道的军阀,军阀还能支持革命?”“范石生人多势众,我们力量单薄,弄不好,就让他吃掉了。”

……陈毅站出来向大家解释:革命,离不开主力军,这是基本队伍。

但是,革命也需要同盟军,要有朋友,不能孤军奋战。

革命,人多好呢?还是人少好呢?我看还是人多点好,常言道:多个朋友多条路嘛!至于范石生是不是军阀,自有公论,我们今天不去讨论。

即使他是个军阀,今天支持革命,就是我们的朋友;明天他反动了,反对革命,那就是我们的敌人。

再说,我们同范石生的合作也是有原则的。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