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二 探索道路 驾驭战争(1)

毛主席用兵真如神 作者:人民出版社


武汉,黄鹤楼。

这座长江岸边的古楼,被称作中国四大名楼之一,曾引得无数文人骚客发无尽之感慨,抒千古之遐思。

1927年春天,大革命面临失败。毛泽东独步徘徊于黄鹤楼前,吟出了一阕《菩萨蛮》:“黄鹤知何去?剩有游人处。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

此时的毛泽东,“心情苍凉”。他意识到只有拿起刀枪,建立军队,才是中国革命成功的唯一选择。在八七会议后,中共中央负责人瞿秋白要他到上海中央机关工作时,他坚定地回答:我不愿去住高楼大厦,愿到农村去,上山结交绿林朋友。

此一去,天高地远,道路崎岖;此一去,他离开城市22年;此一去,他在农村探索出一条中国革命胜利之路,缔造了一支伟大的人民军队,创造了一整套中国革命战争独特的战略战术。

1927年8月1日,南昌城头破晓的枪声,宣告了中国共产党人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开始。随后,八七会议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湘赣边界的秋收起义、广州起义相继爆发。

翻开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遥看俄国革命走过的道路:武装夺取政权、战争解决问题,先占城市、再占农村的确是基本原理,是前人的成功经验。然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弱小革命武装攻打国民党强大武装占据的中心城市,直接的结果,是三大起义和其他许多武装起义遭到了失败。

中国革命的出路在哪里?胜利的曙光又在何方?

当一些人在上海的石库门里埋头忙于制定新的城市暴动计划时,毛泽东已经率先迈出了第一步,成为探索中国革命战争规律的一位先行者。

湖南,文家市。

1927年9月中旬,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的各路部队都遭受失败,部队由最初的5000余人锐减到1500余人。19日晚,在文家市里仁学校里,前敌委员会讨论部队以后的行动方向。

陈伙成(军事科学院原军事历史研究部研究室主任、研究员)会议出现了两种意见:一种意见坚持直取浏阳,进攻长沙,这也是中央的指示。而毛泽东则认为,依靠现有力量进攻国民党重兵守卫的长沙是自寻死路,坚决主张向南转移到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山区,保持革命力量,徐图发展。经过激烈的争论,毛泽东的意见得到了通过。

把武装斗争的方向由城市转向农村,由进攻城市转向进军农村,这是中国革命战争史的一个转折点。毛泽东为弱小的红色武装找到了一条生存与发展道路,从而确立了中国革命具有决定意义的新起点。

秋收起义失败的队伍被毛泽东带上了井冈山,带上了新的希望之路!他们似星星火种,开始探索红色游击战争的战略战术,开始摸索中国红色力量生存发展的方式,开始创立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发展道路。毛泽东正确阐明了在白色政权的包围中,红色政权如何能长期存在并得到发展这一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由此提出了独树一帜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周继强(军事科学院原军事历史研究部研究室主任、研究员)毛泽东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包括三大基本内容:土地革命,根据地政权建设,武装斗争。

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只有实行土地革命方能得到农民的拥护和支持,土地革命必是中国革命的中心内容和首要任务;根据地是革命和革命战争胜利的立足点与出发点,是革命力量的战略基地;武装斗争是主要斗争形式,红军和红军战争的胜利,是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的保障。

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最终汇成了燎原之势。

井冈山的艰难探索,也使毛泽东胸中的中国革命战争路线图更加清晰,指导中国革命战争的总战略也逐步成型。这就是以乡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战略。

陈力(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当时党的领导层中教条主义盛行,毛泽东遭到了中央政治局的点名批评,称毛泽东“有他一贯的游击观念,这一路线完全与中央的路线不同”,“必须要根本解决”,并说毛泽东的路线“完全反映着农民意识,在政治上表现出来机会主义错误”。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