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五、日益力不从心,终顷刻解体(2)

强国之鉴 作者:王加丰


苏联的军事实力在勃列日涅夫时期明显加强。它的陆军一直非常强大。20世纪80年代,苏联生产的坦克是美国的4—5倍,大炮是美国的9倍。海军原是一支近海舰队,在1962年的加勒比海危机中暴露了自己的弱点。这以后,苏联大力扩建海军,建成一支有远洋作战能力的武装力量。1967年中东战争期间,苏联黑海舰队开进地中海,1968年驶入印度洋。1970年4—5月,苏联出动波罗的海舰队、北海舰队、黑海舰队和太平洋舰队四大舰队的200多艘舰只在三大洋七大海域举行第一次全球性海军大演习,显示了苏联的强大作战能力。总的来讲,苏联的常规武装力量已达到同美国势均力敌的水平。

在核武器方面,苏联历来十分重视。苏联是继美国之后第二个试爆原子弹和氢弹成功的国家。勃列日涅夫更加快发展战略核武器。据美国估计,1964年苏美在洲际导弹上的数量对比是1∶4。这以后,两国差距迅速缩小。到20世纪70年代中,苏联的战略核力量大体同美国相等。1972年5月,苏美两国首脑勃列日涅夫和尼克松在莫斯科会谈,发表宣言承认了这一均势情况,宣布“平等与同等安全”是两国关系的基本准则。到80年代,苏联的核武器数量超过美国,但在准确度等质量方面次于美国。1980年苏美拥有的战略武器数量情况是:洲际导弹是1398对1054;潜艇导弹是950对656;远程轰炸机是150对348;核弹头是6000对9200。在常规武器方面,苏联拥有明显的数量优势。1981年,苏美的军队成员分别是370万人和200万人;坦克是48万辆和11万辆;战斗机是4885架和3988架;潜艇是370艘和121艘。

勃列日涅夫一方面提倡缓和冷战形势,同美国签订限制战略武器的协定;另一方面又凭借其日益增长的军事实力大肆推行霸权主义,主动与美国进行争夺和对抗。1968年苏联军队入侵捷克斯洛伐克。在中国边境陈兵百万,并不断挑起苏中边界冲突事件。20世纪70年代末,在越南金兰湾建军事基地,把太平洋舰队的立足点向南推进2000多海里,威胁太平洋到印度洋的通道。1978年,北、南也门发生政变,苏联乘机渗入,控制该国。1979年更直接派兵入侵阿富汗。在非洲,苏联通过古巴武装干涉安哥拉;乘埃塞俄比亚与索马里发生争端之机,把军事力量开进非洲之角;向10多个非洲国家派遣军事人员。1977年,苏联的国土面积达到2240万平方公里,人口26亿,成为与美国进行全球争霸的超级军事大国。

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苏联在国际舞台上的霸权地位达到巅峰。但内在的矛盾和危机也积累到了随时可能爆发的危险程度。

首先,它的大国沙文主义和霸权主义行径遭到各国的谴责和反对,受到美国和中国的抗衡,苏联陷入空前孤立和困难的境地。超级核大国陷入阿富汗战争的泥沼中,无法自拔。

其次,苏联的强国地位没有足够的国力支持。苏联的生产总值大大低于美国。据苏联官方统计,苏联1975年的国民收入为美国的67 %;而据美国国务院的计算,仅为53 %。不仅如此,苏联的科技生产水平除少数军工产品外,同西方的差距不断拉大:计算机、生物工程、合成材料、石化工业等新兴部门大约落后于欧美10—15年,劳动生产率不及美国的一半。但苏联没有全力发展经济,缩小同美国的差距,却把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投入到国防建设。据英国伦敦战略研究所估计,苏联的国防开支1955年是324亿美元,1970年大约增加一倍,达到539亿美元,1979年又增加近两倍,高达1480亿美元。苏联军费开支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6 %,而美国只占6 %。庞大的军事开支给苏联造成难以承受的负担,继续加强同美国争霸更是日益力不从心。

1983年,美国总统里根提出“星球大战”计划,准备用数千亿美元在高空布置多层次、多手段的反弹道导弹系统,企图凭借自己的科技和经济优势压倒苏联。在里根“星球大战”的挑战面前,苏联既不能退却,又无力接受,处境十分尴尬。空前的强大一下变为空前的无力。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