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海上山东”建设不仅是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有着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经过改革开放二十年的发展,特别是通过七年来实施建设“海上山东”战略,海洋经济发展已经打下了比较坚实的基础,探索出了一些加快海洋开发的好途径、好路子。我省海洋开发具有较强的资源、地理、区位等优势,拥有最大的半岛和占全国六分之一的海岸线,生物、矿产、旅游等资源丰富,这为发展特色产业提供了基础条件。我省还具有雄厚的海洋科技优势,占全国40%的海洋中高级科技人才和唯一的全国重点海洋综合大学在我们山东,各级海洋科研、教学、技术推广机构近200家,研究人员2000多人。这些年形成了一大批具有重要价值的科研成果,深度开发海洋正在成为现实。只要我们不断强化海洋国土意识,增强发展海洋经济的危机感、紧迫感,不断深化对我省海洋大省的省情、优势、潜力的认识,进一步加大各项工作措施,就一定能够实现海洋开发和建设的更大发展,走在全国海洋开发的前列,推动全省经济社会的更好更快发展。
二、突出重点,强化措施,加快
“海上山东”建设步伐
根据我省建设“海上山东”的资源条件和已有的基础,面向21世纪经济发展和建设经济强省的需要,今后一个时期,“海上山东”建设的任务目标是:以党的十五大精神为指导,围绕市场需求,依靠科技进步,加大投资力度,优化布局结构,坚持海陆并举,实行可持续发展和集约化增长,建立起高素质的海洋产业体系,全面提高海洋经济发展的整体效益,使海洋经济成为我省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力争到2000年,海洋产业增加值在全省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达到6%以上,到2010年,达到10%以上。为此,主要抓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优化产业结构,大力推进海洋产业化进程。海洋开发是一个包括多行业、多产业的系统工程,海洋产业结构的高级化和合理化,是海洋经济发展中的关键。必须大力调整海洋产业结构,促进传统产业的技术升级,加快海洋二、三产业的发展,以不断提高海洋经济的整体素质和竞争能力。要树立大海洋开发、大海洋经济的观念,在巩固和发展壮大传统产业的基础上,加快培育发展新兴海洋产业。重点要实施好“四大工程”,即海洋农牧化建设工程、临海工业建设工程、海洋大通道建设工程和滨海旅游业建设工程。要鼓励各种经济组织在投资兴办海水产品养殖基地和发展海洋捕捞业的同时,大幅度提高海洋渔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建成繁荣兴旺的“海上牧场”。要大力发展海洋第二产业。这既是我省海洋经济的薄弱环节,也是今后发展的巨大潜力所在。如海洋船舶制造、海洋油气开采、海洋矿产资源开发、海洋药物和保健食品、海洋精细化工、海水综合利用等,发展前景都十分广阔。应当加大培育和发展力度,使之成为我省的优势产业。要积极发展海上交通运输、滨海旅游、海洋高科技信息和海洋技术服务等第三产业。力争到2000年,使我省的海洋三次产业结构达到43 30 27。这样做也可以更多地安排劳动力就业,减轻日益增大的城镇就业压力。
(二)坚持科教兴海,充分发挥山东海洋科技的整体优势。海洋开发的力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海洋科技发展的水平。我省在全国具有科技兴海的明显优势。我们应当充分发挥这一优势,使之尽快转化为经济优势。现已决定,我省将建立海洋工程研究院,从体制上理顺国家和省级科研机构的任务、职能,充分调动广大驻鲁海洋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从而形成合力,为“海上山东”建设提供智力支持。要积极促进产、学、研、管一体化,倡导国营、集体、私营等各类海洋企业与科研单位联手,开发海洋高科技产业。要围绕当前海洋科技面临的重大问题,组织海洋科技人员进行科技攻关,有重点地解决海洋资源开发利用中的关键技术,提高海洋科技产业化程度和对海洋环境的保护能力。加强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博采众长,为我所用,加快我省海洋技术的升级换代。重视和发挥海洋科技工作者的作用。对作出贡献的科研人员要实行奖励政策,稳定科研队伍,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大力加强海洋教育工作,多渠道、多层次培养海洋科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