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第二次被打倒,邓小平在主持中央工作之初就有这个思想准备,他曾经号召在各个领域主持工作的同志,要有“不怕第二次被打倒”的精神。关于再次落难后邓小平的思想状况,经常与他朝夕相处的女儿毛毛在一次接受记者的采访时作了如下谈话:
父亲的最高德行是“善于忍耐”。
越王勾践铸造的剑中间柔韧、两侧锋利,柔韧锋利兼具的剑是为战胜对手。同样,刚强韧性兼具是为应付险境。父亲的品德在这两方面尤为突出。
国外有人评价我父亲:他拥有一个最高的德行——善于忍耐。在非常年代里,父亲被打倒的时候,除了忍耐,他能做什么呢?一个人在不能有所作为的时候最好是忍耐。有时要忍受你不能忍受的东西。忍耐是一个人获得精神平衡的基础。他第一个妻子难产死亡,孩子也夭折了;第二个妻子在他最困难的时候离开了他;政治上他经历三起三落,晚年大儿子因他致残,他都忍受过来了。毛泽东曾让汪东兴转达给父亲一些话,其中就有:要忍,不要着急。病中的周恩来也曾问他:“态度会不会变”,父亲坚定、明确地回答:“永远不会”。这是他们置个人荣辱乃至生命于不顾的一次政治盟誓。上至官宦,下至黎民,在人身不由己的时候,只能忍耐。现在我理解了他在著作中说的“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还有他在历经磨难后说的“永不翻案”。他能跟毛泽东保持联系6年(1966至1972年),就为实现复出这一愿望。他第二次复出了,但又被打倒,这次他视为人生最后一搏,置个人生死、家庭于不顾,对他认定正确的事情死不悔改。
坚韧确实是他的最高德行。要说明的是,父亲不是天生就善于忍耐。党内斗争的激烈、国家和个人命运的坎坷,改变了父亲的天性。我曾听邓妈妈(邓颖超)说,你爸爸年轻时可不是这样的,爱说爱笑,他最大的变化是不爱讲话了。大革命时期,上海公共租界的一幢房子里,周伯伯、邓妈妈住楼上,父亲、张锡瑗妈妈住楼下,邓妈妈说,经常听到这对小夫妻高声谈笑,在白色恐怖的上海滩上,巡捕森严的租界地里,这笑声给人盼头。刘英妈妈也证实父亲年轻时的活跃。李富春叫爱说爱笑的父亲“小弟弟”。
不议国事,父亲的习惯。“老爷子,聊聊天呀”。我们有时跟他套近乎。“有什么好聊的”,他就这样回绝我们。他从不对我们说他过去的事,问他,往往是:“有什么好说的”。他一星期也没几句话。我妈妈跟他相反,活跃开朗笑口常开。我们的性格像我妈妈。我常常想,俗话说:江山易改,禀性难移。像父亲这样的性格大转变,是非常环境扭曲了他,特别是“文化大革命”。
曾经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建立以后长期在邓小平领导下工作的一位老同志回忆说:
小平同志具有坚定的信念和坚强的性格,坚持实事求是,百折不挠地为真理而斗争,表现了大无畏的政治勇气。他“几落几起”,在党内不止一次受到过错误批判和不公正处理,曾被指责为所谓“错误路线的头子”、“党内第二号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右倾翻案风的代表人物”等,甚至受到错误处分。但是,小平同志坚持真理,坚信真理终究是会胜利的,保留自己的正确意见,同时忍辱负重,遵守组织纪律。1976年在小平同志蒙冤后还没有恢复工作的时候,我到他的住处去看望他。在谈到前两年的工作时,他说:“针对当时国民经济的混乱状况,坚决采取各项措施进行全面整顿,尽快把国民经济搞上去的做法是没有错的,我在这样做的时候已经作了再一次被打倒的准备。”小平同志为了党和人民的利益置个人安危于不顾的博大胸怀,确实令人钦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