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尔从绝对的专业化路线到有限多元化路线的转换,正是利用了家电行业的一个基本规律:家电产品在技术和品牌两大方面均存在着共享性,如果没有在全球范围内拥有领先的市场地位——从而获得单一产品的规模效应,过于极端的“专业化”只能是对资源的浪费。对于年轻的海尔来说,过早选择以“专业化优势”在全球市场建立领先地位显然是不明智的。另一方面值得注意的是,海尔在非家电行业领域的多元化尝试却业绩平平。
海尔正反两方面的事例说明多元化本身并没有好坏对错之分;换言之,无论选择什么样的基本路线都不过是结果或表象,原因或本质在于对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的认知、理解和运用。这正是方略级谋略的要领所在。如果信念级谋略需要的是把握历史潮流的话,那么方略级谋略则更多地需要洞察事物发展规律的清醒和敏锐。
万科的发展轨迹——从广泛的“多元化”路线走向严格的“专业化”路线——同样是对这个道理的有力佐证。
在1984年创业以后的7年里,万科的业务包括进出口、零售、房地产、投资、影视、广告、饮料、印刷、机加工、电气工程及其他等13大类。当时的万科企图走具有信息、交易、投资、融资、制造等多种功能的日韩“综合商社”的模式,虽然(1991年)它的营业额和利润分别只有区区亿和亿,仅为中国集团公司标准的1/3。
万科从1993年起开始收缩战线,从典型的“多元化”路线向典型的“专业化”路线转变,明确提出以房地产为主业,改变过去的“洒胡椒面”式的做法。万科从1994年起分期转让在全国三十多家企业持有的股份;在房地产的经营品种上,万科在1994年进一步提出以城市中档民居为主,改变过去的公寓、别墅、商场、写字楼什么都干的做法;在房地产的投资地域方面,万科1995年底提出由全国的13个城市转为重点经营京、津、沪特别是深圳4个城市。
万科这种被戏称为“做减法”的路线,同样源自对客观规律的深切把握:首先,房地产行业的特殊性决定它只能走专业化道路,这显然区别于普通的制造业(如家电)——万科深知,即便在专业化的企业中,要把基础管理做到位已属不易;企图在不同领域进行多元化经营几乎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其次,由于房地产业的地域性,使之难以在短时期内形成全国性垄断,但却迟早会形成地域性垄断,这种局面会最先在经济发达的大城市形成。香港80%的房地产市场就由前十大地产商垄断。万科认为深圳市场的“两极化”趋势也在所难免,未来将会有10家左右的地产商共拥65%以上的份额,而众多小地产商只能在余下30%左右的份额中苟延残喘。当时万科在深圳房地产市场的占有率仅为,要达到10%—15%的终极目标,必须集中有限的资源。
当然,并非所有的企业都只能在“多元化”和“专业化”两条路线上做非此即彼的选择。成功的企业往往都有自己行之有效的“路线创新”。比如联想曾经在“贸工技”的专业化路线上逐步发展成为国内PC行业的老大,而与它处于同一起跑线的北大方正和四通,虽然都不同程度地拥有技术上的领先优势,却终于因为基本路线的不清晰、不稳定甚至根本就不正确,逐渐落后于联想,一步步从“领导者”的地位滑落,甚至有被边缘化的危险——实际上,四通已经被边缘化了。联想曾经在贸工技的路线下,使其PC、QDI主板、打印机等产品在国内拥有相当稳固的份额,从1997年起,联想PC在国内的市场份额一直雄居首位。
无论是海尔的有限多元化、万科的绝对专业化,还是联想的“贸工技”(以及后来顺利推进的国际化),都离不开这样的一个前提:精益求精的基础管理。没有坚实的管理基础,任何路线的选择或设计都不过是虚谈妄议。正如驾驶一辆根本就不能开动的汽车,无论选择多么平坦的道路,也永远无法到达成功的彼岸。
方略级谋略的第二个层次是“阶段性战略”的制定。所谓的“阶段性战略”是指组织在某个特定发展阶段的战略。组织在履行其使命的过程中,每处理一个具有普遍性的主要矛盾,就会经历一个“发展阶段”;当新的矛盾成为主要矛盾时,也就意味着组织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因此,“阶段性战略”通常都是中长期战略。
无论在军事领域、工商领域还是其他领域,“战略管理”都已经或正在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其内涵之丰富、外延之广泛,绝非区区数言所能承载。由于篇章所限,我们仅在此探讨战略管理中的风险控制问题:
任何谋略都离不开对可能遇到的风险及其应对措施的思考,制定阶段性战略时更应该审慎地预测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并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
哈佛商学院教授罗伯特·西蒙斯()对企业战略中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他认为,从企业战略出发,“潜在地影响每个行业的战略风险的三种基本来源:运营风险、资产损伤风险和竞争风险。如果以上任何风险的数量变得充分大,那么公司就暴露在商誉风险之下。”(罗伯特·西蒙斯《战略实施中的绩效评估和控制系统》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225页)如下图所示: